表1两组患者高血压分级和危险分层比较(例) 组 别 n 高血压分级 危险分层 1级 2级 3级 中危 高危极高危 对照组 33 6 12 15 3 15 15 治疗组 32 3 18 11 1 16 15 2.2对血压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影响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临床症状积分有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明显,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更显著(P<0.05,P<0.01),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好的降压作用与临床疗效。见表2。 组别n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症状积分(分) 治疗前159.85±14.9791.21±9.7715.18±5.10 对照组33治疗后149.24±12.32^=85.45±7.54^=9.61±4.21^= 差值-10.61±8.73-5.76±5.32-5.58±3.29 治疗前161.41±13.3991.19±11.8017.69±7.44 治疗组32治疗后145.16±10.51奸80.78±6.73^=8.56±4.55^= 差值-16.25±8.98A-10.41±7.52AA-9.13±4.85A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组间差值比较,AP<0.05,AAP<0.01。下同 2.3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胰岛素、HOMA4R水平[HOMA4R值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模转换为SQRT(HOMA4R)统计]均有显著下降(P<0.01,P<0.05),而空腹血糖水平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及HOMA4R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一定的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的优势。见表3。2.4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2.4.1颈动脉IMT及RI治疗后,对照组的右颈动脉IMT及治疗组的左颈动脉IMT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其中治疗组左颈动脉IMT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RI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而治疗组RI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3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及SQRT(HOMA4R)比较(X±s) 组另0 n 空腹血糖(mmol/L) 空腹胰岛素(m mol /L) SQRT(HOMA4R)a 治疗前 5.71±1.03 13. 93 ±4. 95 1.85±0.38 对照组 33 治疗后 5.89±0.77 12. 03 ±4. 11 1.75±0.32* 差值 0.18±0.63 -1.90±2.55 -0.10±0.22 治疗前 6.13±1.32 15.14±7.24 1.99±0.59 治疗组 32 治疗后 5.92±1.00 10. 40 ±3. 54 1.63±0.33^ 差值 -0.21±0.83A -4.73±4.66 AA -0.36±0.35AA 注:"a"对HOMA-IR取平方根值后符合正态分布进行t检验 表4两组治疗前后颈总动脉IMT及RI比较(X ±s) 组另 n 右颈 IMT (mm) 左颈 IMT (mm) 右颈 RI 左颈 RI 治疗前 0.84±0.13 0.83±0.19 0.76±0.07 0.76±0.07 对照组 33 治疗后 0.82±0.13* 0.82±0.19 0.75±0.06 ^ ^ 0.74±0.07^= 差值 -0.012±0.030 - 0.006 ±0.035 - 0. 012 ±0. 015 -0.019±0.027 治疗前 0.85±0.11 0.87±0.12 0.77±0.07 0.79±0.07 治疗组 32 治疗后 0.84±0.09 0.84±0.11^= 0.72±0.07* 士 0.72±0.06奸 差值 - 0. 015 ±0. 045 - 0.031±0.047A - 0.057±0.039 AA -0.070±0.045AA 2.4.2颈动脉斑块分级与积分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分级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颈总动脉斑块积分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治疗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〇.05)。见表5。表5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分级与积分比较 组另n颈动脉斑块分级(例)斑块积分 0级 1级 2级 3级 (分) 治疗前 15 7 7 4 1.90±2.21 对照组 33 治疗后 15 7 7 4 1.89±2.20 治疗前 14 8 7 3 1.94±2.15 治疗组 32 治疗后 14 8 7 3 1.92±2.14 3讨论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多属本虚标实。有研究发现,阳亢、血瘀、痰浊等证均可致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其实象越明显胰岛素抵抗越严重13-17;同时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可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8-19。究其病机,肝阳上亢、阴虚则虚火灼津为痰,血瘀、痰浊等实邪进而痹阻于脉络则病势累进。研究也证实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以"痰湿、血瘀"为主要证型120-23,且阳亢痰瘀的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心血管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更高124-26。 活血潜阳方组方针对"阳亢-血瘀-痰浊"的病理基础,方中丹参、石决明、水蛭、钩藤潜阳活血,桑寄生滋水涵木、山楂健脾祛痰,全方共凑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祛痰湿之效。本研究证实,该方联合口服贝那普利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改善中医症状的同时,具有降压、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高血压病存在高血管紧张素n状态,而血管紧张素n上升与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127。血管紧张素AT1受体通过TNF-a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进而抑制PI3K途径,并同时通过激活氧化应激反映加重PI3K的抑制,造成葡萄糖跨膜转运及利用障碍;同时AT1受体通过抑制PI3K通路并促进ERK信号传递,进而诱导血管平滑肌增殖,并同时通过激活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加重血管平滑肌的增殖,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活血潜阳方可作用于PI3K通路上相关基因分子GCK、G6PC和Pdk4,上调GCK、G6PC表达,下调Pdk4表达,这可能是该方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