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抗癌防移片抑制4T1 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2)

时间:2015-10-09 11:57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侯超,胡志希, 周岱 点击:
空白对照组 12 模型组 12 2.541.26 环磷酰胺组 12 0.930.58② 63.39 抗癌防移片组 12 1.720.89①③ 32.28 组 别 N n肺转移结节数/个 P肺转移抑制率/% 空白对照组 12 模型组 12 11.834.91 环磷酰胺组 12 5.162.41②
  空白对照组 12 —— ——
  模型组 12 2.54±1.26 ——
  环磷酰胺组 12 0.93±0.58② 63.39
  抗癌防移片组 12 1.72±0.89①③ 32.28
  组 别 N n肺转移结节数/个 P肺转移抑制率/%
  空白对照组 12 —— ——
  模型组 12 11.83±4.91 ——
  环磷酰胺组 12 5.16±2.41② 56.38
  抗癌防移片组 12 8.67±3.57①③ 26.71
  微血管数(个/×200) VEGF阴性(-) VEGF阳性(+)模型组 25.83±8.56 3 9
  环磷酰胺组 6.08±2.35① 6 2①
  抗癌防移片组 10.25±4.96 10 6
  a 模型组 b 环磷酰胺组 c 抗癌防移片组
  图1:4T1 乳腺癌CD34 表达情况(改良ABC 免疫酶标记法染色,×200)Figure 1 CD34 expression in the tumor mass of 4T1 breast cancer (by modified ABCimmunoenzyme marking method, ×200)
  a 模型组 b 环磷酰胺组 c 抗癌防移片组
  图2:4T1 乳腺癌VEGF 表达情况(改良ABC 免疫酶标记法染色,×200)Figure 2 VEGF expression in the tumor mass of 4T1 breast cancer (by modified ABCimmunoenzyme marking method, ×200)
  3 讨论
  乳癌,中医称之为“乳岩”、“石奶”。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言:“乳房结核坚硬……由肝脾二经,气郁结滞而成……轻成乳核,重成乳岩”。张璐《张氏医通》曰:
  “乳岩属肝脾二脏久郁,气血亏损。”故乳岩属本虚标实之病,以肝脾虚弱、冲任失调为本,气滞血瘀、热毒蕴结、痰凝湿困为标,治疗上固本以补益肝脾、调补冲任为主,祛邪以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化痰祛湿为纲。抗癌防移片的研制正是基于这一处方思路,该效验方由16 味中药组成,以红参、半枝莲为君药补益脾肾、清热祛湿,臣以黄芪、蚤休补气健脾、清热消肿,姜黄、莪术等为使药破瘀解毒,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临床上用于控制乳腺癌术后复发与转移,获得了可喜的疗效 [8]。
  大量研究表明,乳腺癌等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新血管生成关系密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信号途径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14]。Kirkpatrick [15]与Reardon 等[16]发现VEGF 抑制剂在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时,能最大限度地抑制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国际上作为替代医学的传统中医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弥补了西医血管靶向药物的诸多不足,因中药的多靶向性、毒副作用低且价格低廉往往更易为患者接受。研究发现,许多抗乳腺癌的中药单体及复方制剂可通过靶向VEGF 及其受体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17],如中药复方清毒颗粒可通过抑制内皮相关通路抗乳腺癌血管新生[18]。
  自发转移性乳腺癌4T1 细胞株,是从410.4 瘤株中未经诱变筛得的6-硫鸟嘌噙抗性细胞株。该瘤株的生长特点类似于高侵袭性人类转移性乳腺癌,接种于小鼠乳腺脂肪垫下,可模拟人类乳腺癌的生长、向肺部等脏器转移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建立4T 乳腺癌自发性肺转移小鼠模型,发现与模型组比较,抗癌防移片组小鼠乳腺瘤质量明显减轻(P<0.05),瘤组织微血管数及VEGF 表达有减少趋势,且肺转移结节数明显较少(P<0.05)。研究结果证实抗癌防移片具有抑制4T1 乳腺癌生长和向肺脏发生转移的功效,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影响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4T1 乳腺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已证实:抗癌防移片的组成药物如红参[19]、黄芪[20]等均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然而与该复方制剂有关的其他肿瘤血管生成相关靶点的研究,各靶点间关联性的探讨,目前仍未见到相关报道,且抗癌防移片最佳适用中医证型也有待后续实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赫希山,魏于全,赫捷,等.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8,127,110.
  [2] 梁忠锃,李建文.抗血管生成治疗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7):1032.
  [3] Zhang C,Wang Q T, Liu H,et al. Advancement and prospects of tumor gene therapy[J]. ChinJ Cancer,2011,30(3):182.
  [4] 王伟,殷小涛,田仁礼,阎瑾琦,高江平,于继云.以 VEGF 及VEGFR2 为靶位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主动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8):1567.
  [5] 李秀才.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8):1993.
  [6] 黄力建.三氧化二砷对原发性肝癌 TACE 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4.
  [7] 李婧.中药复方仙慈丹抗肿瘤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4.
  [8] 周 斌,曾柏荣,刘华.抗癌防移片对Ⅲ期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1,17(11):11.
  [9] 侯超,胡志希,曾柏荣,等.抗癌防移片对4T1 小鼠乳腺癌影响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4):6.
  [10] Polyzos A,Zhang RD,et al. Tumorigenicity and metastasis of human breast carcinoma celllines in nude mice[J]. Cancer Res,1990,50(3):717.
  [11] 贺石林,王键,王净净,等.中医科研设计与统计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9.
  [12] KimazC,Ozbilgin K,YukselTG, et al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angiogenicmakers in patientswith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J].Eur Cytokine Netw,2004,15(4):317.
  [13] 徐敏,卜平,李瑶瑶.半枝莲黄酮类化合物对体外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20):2215.
  [14] 李伊培,郗永义,张连成,等.抗 VEGF/VEGFR 靶向肿瘤血管药物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6):3158.
  [15] Kirkpatrick JP,Rich JN, Vredenburgh JJ, et al. Final report: Phase I trial of imatinibmesylate, hydroxyurea, and vatalanib for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malignant glioma (MG)[J].
  J Clin Oncol (ASCO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 2008,26(May 20 suppl):Abst 2057.
  [16] Reardon DA, Egorin MJ, Desjardins A, et al. Phase I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the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vatalanib (PTK787) plusimatinib and hydroxyurea for malignant glioma[J]. Cancer,2009,115:2188.
  [17] 毕四丽,曹建雄.靶向药物及中药抗血管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9.
  [18] 赵欣.清毒颗粒抑制血管新生防治乳腺癌的药理机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19.
  [19] 张 翔 , 叶 宝 东 , 陈 丹 . 等 . 人 参 皂 苷 Rg3 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2):328.
  [20] 丁 繁,王小虎.中药黄芪抗肿瘤研究进展[J].肿瘤学杂志,2013,19(1):64.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