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基于循证医学谈中医药临床试验的现状和对策(2)

时间:2015-10-09 11:49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张泽, 李博 点击:
3 中医药临床试验的统计学问题 3. 1 样本量问题中医药临床试验的样本数大部分在几十例至几百例之间, 这与国际多中心合作的临床试验的样本数有较大差距。循证医学尤其是系统评价的意义在于合并样本量以提高研究结
  3 中医药临床试验的统计学问题
  3. 1 样本量问题中医药临床试验的样本数大部分在几十例至几百例之间, 这与国际多中心合作的临床试验的样本数有较大差距。循证医学尤其是系统评价的意义在于合并样本量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第 5 期 张泽, 等. 基于循证医学谈中医药临床试验的现状和对策 947靠性。循证评价结论基于大样本人群的研究更有说服力, 而目前中医药研究除了国家科研经费所支持的重点和重大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 计划、行业专项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 其他科学研究的样本含量均偏少或过少。
  3. 2 结论统计分析纵向数据模型、Cox 比例风险模型以及Logistic 模型、多层线性模型等都是可以用于临床疗效评价的统计方法[10]。而统计学分析的基础———数据集合往往是结论科学与否的关键因素。严格意义上RCT 试验有全数据(FAS 数据)、意向性治疗数据(ITT 分析数据) 和“符合方案集” (per protocol, 简称PP) 数据集合。为了提高临床试验结论的可靠性, 应充分利用临床试验的所有数据信息, 国内外许多学者主张所有临床试验在统计分析时应采用ITT 意向性分析和PP 分析两种方法, 最大程度避免偏倚。
  较多中医药临床试验未介绍样本失访或干扰以
  及退出病例, 仅仅将“有效病例” 或“可评价病例” 纳入统计结果, 几乎均未提及全数据集[11-12]。
  虽然有效病例的受试者对方案更有依从性, 但是脱落或失访的受试对象往往可能是试验效果不理想或存在不良事件的证据之一。忽略了脱落或失访病例的信息, 不进行ITT 分析会导致偏倚甚至严重偏倚, 破坏原始随机性以及由随机分配而形成的基线一致性, 甚至可能高估试验效应, 低估不良事件,从而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对临床试验的目标变量进行统计分析时, 统计者应同时对ITT 数据和PP 数据进行分析。当ITT和PP 数据两种分析结论高度一致时, 该临床试验受失访、退出影响的偏倚较小, 其结论较为可靠;当ITT 和PP 两种集合结论不相符时, 可认为该临床试验可能存在偏倚。
  4 临床试验的其他问题
  现阶段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均局限于短期临床
  疗效的系统评价, 鲜有疗效的长期评价, 这是因为循证系统评价的基础———中医药临床试验忽略了长期疗效的顶层设计, 同时安全性评价也成为中医药临床试验的短板。
  4. 1 临床试验的周期和长期随访中医药在慢性病的干预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大部分临床试验的观察时间较短, 远期疗效不得而知。长期随访在中医药临床试验中鲜有设计, 患者的长期预后结论值得商榷, 这也是对中医临床疗效的质疑原因之一。
  4. 2 安全性评价自古以来, 中医药以动植物等天然药物为主, 疗效肯定且副作用较小。随着医学研究水平的发展, 近些年中药的毒副作用已引起医药学家的广泛重视。中医内治法或外治法并非无不良反应, 相反有些中药的肝毒性、肾毒性日益受到重视, 一些中药长期应用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对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应作为常规观察指标。
  4. 3 中医循证医学的姓“中” 与姓“西” 中医药临床试验的结局指标多数局限于症状、理化指标等, 而对中医辨证论治、证的要素、证的演变等中医药相关特点的关键问题却鲜有评价。现阶段应该根据中医药临床自身的特点, 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框架, 借鉴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来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的最终意义在于: 医学文献的海洋之中有庞大的医学信息, 对同一问题许多研究结论却并不一致, 甚至相反, 以致于研究者不知采信哪种结论。因此, 需将针对同一类问题的研究综合在一起, 进行客观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并随新的临床试验结果的出现而随时更新, 最终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目前中医循证医学正面临多重机遇和挑战,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 中医现代化与循证医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西医思维方式与诊疗体系不同, 中医认为同病可以异治, 异病同样可以同治, 不同疾病可以出现同一证型, 同一疾病也可以出现不同证型, 这种与现代医学迥异的思维方式给中医循证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中医药临床试验在试验的同质性、随机对照方法学、整体质量控制、统计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中医药临床试验和循证研究应该扎根于中医药理论框架。
  中医药临床试验需要充分重视中医药学理论和
  临床实践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在临床试验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国际公认的临床试验标准, 如
  CONSORT 声明、STROBE 声明以及针灸的临床试验的STRICTA 声明[13]。同时尽量使用量化方式对干预措施进行顶层设计[14]以利于后期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 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方法学及临床流行病学的应用, 厚积薄发, 则中医建立自己的Cochrane协作网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Zhang Q H, Sun Z R, Yue J H, et 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or pressure ulcer: a meta-analysis[J]. Int Wound J, 2013, 10(2): 221.
  [2] Zhang Z, Chen M, Zhang L, et al. Meta-analysis of acupuncture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angina pectoris [J]. Int J ClinExp Med, 2015, 8 (4): 5112.
    [3] 张泽, 陈民, 吴文胜, 等. 基于Meta 分析的艾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评价[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1(3): 183.
  [4] Zhang Q H, Yue J H, Liu M, et al. Moxibustion for the correction ofnonvertex present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Med, 2013, 2013: 241027.
  [5] Hansson S O. Why and for what are clinical trials the gold standard[J]. Scand J Public Health, 2014, 42 (13 Suppl): 41.
    [6] 闫世艳, 何丽云, 刘保延. 如何保持中医盲法临床试验的盲态[J]. 世界科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 2014, 16 (12): 2527.  [7] 闫世艳, 何丽云, 刘保延.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盲法质量评价现状[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4, 14 (5): 631.
    [8] 刘建平. 中医药临床试验的对照与盲法设置[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23 (10): 789.
  [9] 谢志军, 温成平, 范永升. 中医药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6):
  1479.
  [10] 易丹辉, 李芃芃, 童小军.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统计方法[J].世界科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 2007, 9 (4): 81.
    [11] 侯政昆, 刘凤斌, 梁颖瑜. 关于中医临床试验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1, 18 (1): 3.
    [12] 闵婕, 毛兵, 刘艾然.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发表的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 (3):
  362.
  [13] 张泽, 白瑞娜, 张立, 等. 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 中国针灸, 2015, 35 (4): 407.
    [14] Haas C, Best T M, Wang Q, et al. In vivo passive mechanicalproperties of skeletal muscle improve with massage-like loadingfollowing eccentric exercise[J].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2012, 45(15): 2630.
  [15] 范素云, 毛雅芬, 黄美珍, 等. 药物敷脐治疗急性脑卒中病人便秘的临床研究[J]. 护理研究, 2005, 19 (22): 1994.
    [16] 陈硕, 陈英, 林秋芳, 等. 经超微粉碎中药神阙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J]. 光明中医, 2012 , 27(9): 18413.
  [17] 陈青青, 郭玲娟, 廖赟, 等. 大黄附子汤神阙穴位贴敷防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6 (5): 592.
  [18] 陈萍, 周俊, 张庆, 等. 便秘灸对肿瘤化疗患者便秘防治的临床疗效[J]. 华西医学, 2010, 25 (12): 2282.
    [19] 王晓葵, 郭辉栋, 宋明霞, 等. 加味承气散神阙穴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12, 14 (27): 289.
  [20] 田绍连, 熊希慈, 苏娟, 等. 不同护理措施对中药脐敷治疗先心病术后便秘疗效的影响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 34 (8): 80.
  [21] 藏小华. 中药敷脐法治疗脾虚气滞型便秘的临床总结[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22] 邓海燕, 陈信义, 郑丽平, 等. 自拟中药通便散敷脐治疗阿片类止痛药所致便秘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刊, 2013, 48(12): 96.
  [23] 姚宪华. 中药敷脐治疗术后便秘的疗效观察[J]. 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 (10): 389.
  [24] 刘方, 曹婧琦, 袁媛, 等. 薄荷脑与大黄敷脐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效果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6): 6345.[25] Rentz A M, Yu R, Müller-Lissner S, et al. Validation of thebowel function index to detect clinically meaningful changes in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 [J]. Journal of Medical Economics,2009, 12: 371.
  [26] Slappendel R, Simpson K, Dubois D, et al. Validation of thePAC -SYM questionnaire for opioid -induced constipation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J]. Eur J Pain, 2006, 10:
  209.
  [ 27] Gagnier J. Reporti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herbalinterventions: An elaborated CONSORT statement[J]. Annals ofInternal Medicine, 2006, 144 (5): 364.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