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 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2例患者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观察组72例患者行PFNA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0.8±6.2)分,对照组为(81.5±7.2)分,观察组术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7.22%,对照组为76.3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为13.89%,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理想、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DHS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水平间骨折,为临床常见性骨科病症,发病率约占髋部骨折的70%左右。因为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容易愈合,但是容易引起髋内翻或畸形愈合,给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患者预后。临床上常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DHS是一种在股骨近端骨折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内固定技术,PFNA是新型的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是改进的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不但继承了股骨近端髓内钉的优点,且操作更为方便,固定更为理想。为了进一步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共收治1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或X线检查确诊,并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疾病、心肺疾病、感染性疾病、血液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2例,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58~77岁,平均(67.3±5.7)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0例,摔伤59例,其他3例;Ⅰ型16例,Ⅱ型24例,Ⅲ型21例,Ⅳ型11例。观察组72例,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56~79岁,平均(68.4±5.1)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2例,摔伤55例,其他5例;Ⅰ型13例,Ⅱ型27例,Ⅲ型23例,Ⅳ型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DHS内固定治疗,行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嘱患者于牵引床上保持平卧位,经C型臂X线机透视指导复位。对复位良好者,在切开之后即行DHS内固定,对复位不理想者,在切开之后,经直视复位。于患侧髋部外侧行纵切口,充分暴露股骨大粗隆及股骨上段外侧,于大转子下约2~3 cm处进行骨钻开孔,然后置入导针角度定位器,将导针放到软骨下1 cm处。经C型臂X线机透视显示骨折端复位理想之后,把导针放在股骨头中央。对导针长度进行测量,于导针上方将防旋转导针平行打入,于导针指引下将动力髋螺钉拧入,再拧进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按照防旋转导针的位置及长度拧进松质骨螺钉预防旋转,留置引流管,对切口逐层缝合。
观察组患者行PNFA内固定治疗,行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嘱患者在牵引床上保持平卧位,经C型臂X线机透视指引复位。在大粗隆顶端5~10 cm出做5 cm左右的纵切口。于大粗隆顶端往股骨髓腔内插进导针,以1.7 cm空心钻扩近端髓腔,沿着导针方向置入PFNA主钉,将导针拔出。经C型臂X线机透视指导将导针打入股骨头颈内,使其侧位位于股骨颈正中,主位位于股骨头中线偏下位置,沿着导针方向将螺旋刀片置入股骨头内,在到达预期位置之后锁钉刀片,再拧进远端交锁螺钉与尾帽。对手术视野进行冲洗,放置引流管,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髋关节活动范围、功能、疼痛、是否出现下肢畸形四项内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优:得分>90分;良:得分为80~89分;中:得分为70~79分;差:得分70分以下,优良率=(优+良)/小组人数[5]。③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0.8±6.2)分,对照组为(81.5±7.2)分,观察组术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7.22%,对照组为76.3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患者为13.89%,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临床常见性骨折,临床上对于此类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给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治疗时应保证患者健康,尽量减少卧床时间,恢复下床行走的能力,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上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主要有PFNA内固定及DHS,临床疗效比较理想,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预后。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年龄、身体状况等选择适当方法。本研究中,采用PFNA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采用DHS治疗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为DHS是高强度套管钢板以可滑动加压螺钉,通过对拉力螺钉及侧方钢板进行滑动来对股骨头颈部与股骨干进行固定。该方法具有滑动与加压的作用,位于髋螺钉与钢板套管交界部位,力臂比较短,而且抗弯强度大,固定效果良好,更符合髋关节生物学特征。然而DHS手术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大,血供破坏严重,这样不但增加了术后出血量,也延长了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
PFNA的工作原理如下:它是髓内钉固定系统,其主钉位于髓腔,能够负荷传导,有效增加股骨内外侧应力,提高内固定整体稳定性,将髋部应力负重传给股骨干,有效降低股骨距载重。再加上主钉中心轴与股骨负重轴之间的距离短,可有效缩短负重力臂,承受力轴心会出现转移。因此,手术过程总的主钉位置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王欣等[16]通过对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治疗优良率为90.6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7.22%,符合这一报道,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9%(P<0.05),表明以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比较理想。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以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以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