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文化价值探讨(2)

时间:2015-07-20 10:16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郭拓荒 点击:
四、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知道全面协调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那么是不是可持续瓶颈问题是资源问题,所以首先是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人

  四、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知道全面协调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那么是不是可持续瓶颈问题是资源问题,所以首先是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依赖自然界的物质构成自己的生命机体,人要维持和延续自己的生命,要进行体力和脑力的活动,都必依赖于大自然的充分给予。然而人类毕竟区别于生活于大自然的其它生物,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独立于自然自我发展的历史。2300年前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写出了著名的《第一哲学》,首先提出了“本体论”哲学,强调主体的突出地位。确实,人类从一出现就开始给自然打上了人的印记,使自然界变成为“人化的自然”。恩格斯说,动物通过它们的活动也改变外部自然界,“但是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地球上打下自己的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P383)所以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就是说,只有人能进行有预期目的的创造,或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所导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有时表现得是那么不可调和。150余年前,恩格斯就注意到了这一事情的严重性,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恩格斯分析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它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10]也就是说,恩格斯强调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首先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然规律,克服那种为了自己一时的物质需求,盲目支配和统治自然的短视行为。中国传统文化里关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彩论述随处可见。
  《易经》八卦与六十四卦每卦三爻,象征天、地、人,体现了《易经》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三字经》说:“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如今古老的东方文明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理念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科学发展观强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和谐成为当今社会的流行语。《说文解字》,“和”,“相应也”;“谐”:“专谓乐和”。《礼记·中庸》:“和者,天下之达道也。”《左传·襄公十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尚书·虞书》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从象形造字的原则看,“和”,是一个“禾”加一个“口”,民以食为天嘛,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谐”,言加一个“比”加一个“白”,《说文解字》,“比”,“密也”,成语有“鳞次栉比,天涯如比邻”。言和白都是说话的意思,所以加起来就是大家都说话,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谐”就是说人们只有被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后,才会集中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最古老的中国字眼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最为重要的哲学原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认为马克思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11]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邓小平说:“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12]。当然经过30年改革开发,中国已经基本解决吃饭问题,但是俗话说:“衣食住行”推而广之,解决人民基本的生活问题还有很多,“和”的任务依然繁重。我们前面讲“谐”是要“大家都说话,表达自己的意见”,其实就是在吃饱肚子的前提下,参政议政参与国家管理。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解决的是“和”的问题的话,那么实现“谐”就是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胡锦涛主席说在大力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积极稳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也就是这个意思。邓小平也警告我们:“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13]。
  五、辩证唯物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强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求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联系的观点,就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而要看到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具体说来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协调。它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因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防止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防止只顾眼前发展而牺牲长远发展,强调在实现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核心的方法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概括说就是:“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世界的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以联系观和发展观为基本内容和总的特征,并进而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世界的普遍联系是因为其物质统一性(唯物主义),事物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所以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主义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就是坚持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所以胡锦涛说:“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我们党在经历了建国后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尤其是改革开发30年来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的时候,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共和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机遇和挑战的今天,全党号召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就是强调把社会发展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统一起来,我们的目的是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但是发展本身是具有规律性的,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认识规律,并且按规律办事;要求强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体现了胸怀世界的国际视野和与时俱进的哲学精神,既坚持和发展了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又很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注释:
  [1]《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页。
  [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6]胡锦涛:《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2007年12月17日)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l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第118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02页。
  [10]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59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上),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4页。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6页。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4页。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著,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2)恩格斯著,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
  (3)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4)《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艾思奇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