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态学解读的必要性 西方生态学是一门联结生命、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研究方向。但是,它在观察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时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尺度。 在生态学里,反对绝对的主客二分,虽然可以作主客分析,但它们的统一是更根本的,两者统一是事物自身固有的性质。而且主体并不是惟一的,虽然在认识论的层面上讲,当我们说到人对事物的认识时,主体是惟一的,是指人对事物的认识。这里有主—客关系和主—客统一。但是,在价值论的意义上说,不仅人是价值的主体,而且生命和自然界也是价值的主体;不仅人具有内在价值,而且生命和自然界也具有内在价值,所以具有生存权利,生命和自然界也是生存权利的主体。生态学认为,人、生命和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是主—客统一的一个方面,它具有不可分割的性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和社会是作用于自然的主体;生命和自然界是客体。在生态学的主—客关系中,主体不是惟一的,生命和自然界也可以作为主体。作为客体的生命和自然界不是僵死的,它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具有相对性,而不是绝对的。 人与自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人具有意识的和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在生态中,人不是一般动物“消费者”,而是生态系统“调控者”;但是又不能过于强调这种区别,不能把这种区别作绝对化和抽象的理解。人、社会和自然构成有机统一整体,它是不可分割的,把统一的世界区分为自然界和社会具有相对意义。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比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更重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比较人的全面发展的传统视角,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进行生态学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中生态学的体现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并没有关于生态的系统论述,但这并不代表马克思没有生态学的观点,事实上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中蕴含着丰富而系统的生态学思想,“这种内在的关联不是机械的贴附和僵硬的归类,而是我们从生态学的视角重读导师们著作时的一种理论创新,一种哲学精神的价值取向的重新厘定。如果我们放弃无端的指责和讨厌的挑剔,把散见于马克思各个时期的著作中的有关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梳理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思想与观点不仅是深刻而成熟的,而且是系统而全面的”。③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中生态学的体现包含许多方面:首先,价值取向目标一致。对于生态价值,许多生态家都是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来探讨生态的价值。一般我们都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生态价值,但是从自然界来说,它的生态价值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方面。“生态价值指的是生态系统及其构成因素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功利和意义,是事物和生命体对于一定的生态系统的正常维持和进化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④在这里,我们要肯定的是,自然是具有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认为,价值的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某种需要的客观事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价值同人的需要相关,虽然它不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而是指客观事物的属性对人和社会有积极意义,即能满足人和社会的某种需要”。⑤但并不能够完全单纯地把自然看作是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对象,自然也有其自身价值。而且,自然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环境价值、文化研究价值、哲学价值等。对于人类来说,这所有的价值,都属于生态价值。所以,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生态价值,因为生态价值必须是相对于一定的价值主体而言的。 其次,理论研究内容的关联性。我们应当承认,马克思当时没有提到生态学或生态哲学的概念,这主要是时代的局限性所致。但是,从客观上讲,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生态学是相互联系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对气候、资源等问题的关注,对自然生产力思想的论述,对工人阶级生产与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同情,表明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关心并且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但他的最终愿望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没有人与人的异化,没有人与自然的异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路径一致,可以说前者是包含了后者。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有自己的自然存在和自然属性,自然界的存在是人生存在世界上的前提,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那么这也就肯定了人的生存的前提,恩格斯强调:“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⑥是“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⑦通过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论证,表明了人从自然界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实际能力,从而才能构成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总和。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异化,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异化。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的异化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实质是人与人的异化、人与社会的异化。因此,要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异化,首先要解放人类,消除人与社会异化的现象,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次,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必须消除人与自然的异化,使人与自然和解。所以,马克思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样就逻辑地得出了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更加和谐、更加健康社会制度等的结论。同时,马克思还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问题并不是孤立的,它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因此,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也是解决自然生态环境问题。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9:295.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36. ③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152. ④谢斌.人本生态观与管理的生态化.科学出版社,2009:61. ⑤钱俊生,余谋昌.生态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239-240.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374-375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16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 [3]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余谋昌.生态哲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学意蕴.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6]谢斌.人本生态观与管理的生态化.科学出版社,2009.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