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橘颂》借橘写人,颂扬了诗人独立不迁的精神品格,横而不流、坚定不屈的人格,坚守信念、乐观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 【关键词】:《橘颂》屈原人格精神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把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格光辉称为“屈原精神”或“屈子精神”,视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橘颂》是屈原早期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咏物言志诗,南宋诗人刘辰翁称之为“咏物之祖”。它以橘树比人,又将橘树人格化,反映了青年屈原的心态和个性。王逸《楚辞章句》注《橘颂》云:“美橘之有是德,故曰颂。”但橘只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说橘有德而颂,显然表明“橘颂”实际上是颂人,是诗人的自喻。清代王夫之《楚辞通辞》评曰:“因比物类志,为之颂,以自旌焉。”林云铭在《楚辞灯》中说:“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屈原自比于橘的这一特性也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这首诗是围绕着橘树写的,但又处处体现着诗人自己的精神品格,把橘树与诗人融为一体,既颂橘,又颂人,体现了橘树和诗人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橘所特有的品质正和屈原自身的品质相符,橘树成了诗人的化身。那么,诗人借橘颂扬了哪些思想品格? 一、受命于天,故土难离,恪尽职守的使命感 橘“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晏子春秋六杂下》载:“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可见橘忠于生养它的土地,具有不可迁移的本性,橘生于江南,不可迁徙,是因为它受命于天的固有本性,扎根深厚,不可移易,橘的这一根本习性便成为一种人格的象征。屈原生于楚,长于楚,对楚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忍离开楚国,而且他把这一信念铭记于心,从不变更。屈原正是以橘树来自比自己的品质的,作者既是写橘,又同时写自己的宗国之情和乡土之恋,这也是屈原在其作品中屡次表明他不愿远走的原因。也正由于秉承天地所赐的重任,他恪尽职守,忠实于楚国,为楚国的富强努力。《橘颂》作者借歌咏橘树故土难离之天性,鲜明、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绝不远逝的坚定志向。 二、理想远大,崇尚“独立”,坚定不屈的人格追求 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表达过对“兰”、“椒”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绝不肯向凛寒屈服。“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再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束全篇,在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