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蒙古族文化;多样性;民间艺术;包容性 与农耕文化相比较,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具有掠夺性和破坏性的特点,但是蒙古文化对于外来文化的的态度是开放的,能接受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因此蒙古的游牧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当然,蒙古文化的包容性决定了蒙古文化的多样性。本文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对蒙古文化的多样性和民间艺术的包容性进行研究探讨。 1蒙古文化与中原文明 在历史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学习,并且进行密切的沟通,携手为中华民族的长久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蒙古作为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的很多学者对青花瓷的起源问题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系统的论证。元青花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是蒙古族的相关颜色。唐宋的青花瓷胎质粗松,釉是苍白色的和灰绿色,图案不好,典型的元青花与其相比,造型和装饰风格独特,与其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唐宋青花”没有具备青花的条件。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座五塔寺,五塔寺有一个蒙文天文图石刻直径是一百四十四厘米,圆心是北天极,同是在上面标出了赤道和经线的位置,同时具有五个同心的圆,这五个圆分别是天南极圈、冬至圈、天赤道圈、夏至圈、天北极圈。这个五塔寺的蒙文天文图石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世界上独有的一座以蒙古文标注的一幅天文石刻,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个蒙文天文图石刻也是我国唯一一个用少数民族的语言进行标注的天文图,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且这个天文石刻的精度很高。 蒙古文化中的建筑文化也与中原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典型的一座建筑就是延庆观了,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国的旅游胜地。延庆观位于河南的开封,室内的建筑结构和建筑的外形都与蒙古的建筑有很大相似的地方,比如,外形就是颇像一座蒙古包,室内是用八根弧形的支架进行支撑,世人对其的评价是“一座华丽的蒙古式宫殿”。延庆观这个玉皇阁的建造的结构和外形都是是蒙古包与中原楼阁的巧妙结合,是蒙古和汉文化融合在建筑艺术上的生动反映。 有史以来,汉文化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影响是很深的,在中国,一道屏障是蒙古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分水岭,就是阴山山脉,这也使得汉文化和蒙古文化得以在异中求同的条件,让汉文化和蒙古文化进行有效的接触和缓冲。这是不能不提的就是蒙古文化中的民间艺术了,在蒙古文化中,好多饰品图案来之于中原文化,比如“寿”“喜”等吉祥的图案都是和汉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影响从元代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 2蒙古文化与藏族文化 一个民族的艺术形式不能没有他们的生活方式,藏族和蒙古族一样,有着相同的悠久的“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因此,他们都擅长使用明亮的色彩,用大胆的简单的线条来表达他们热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生产工具美观大方,携带方便,实用,这些文化和精髓是蒙古族和西藏民族居住的文化和迁移文化中的产品具有艺术美和强大功能相结合而形成的。在许多器具上都有描绘生活的片段或者植物和动物的变形的过程的情景,或者是画上吉祥图案,然后对金属进行雕琢,这样的商品经久耐用,携带方便。有的在一些细节上运用优雅的金粉,而且细腻进行对称设计,平行交叉的结构,这些创造和艺术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