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应对全球化:提升人们的文化自觉(2)

时间:2013-07-25 09:55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核心期刊网 点击:
民族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粘合剂,是族群认同之根基。民族文化的被消解,这个民族也就会因失去共同的价值信仰、符号体系而分崩离析。为此,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体认,关系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教育既为文化传递的工

  民族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粘合剂,是族群认同之根基。民族文化的被消解,这个民族也就会因失去共同的价值信仰、符号体系而分崩离析。为此,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体认,关系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教育既为文化传递的工具,在文化传递中引导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是实现其传递功能的根本,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尤为重要。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出现了民族文化的危机,这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这种危机,一方面是全球化中强势力量凭借其经济的、以及知识、学术、教育的优势所实现的文化扩张而产生的结果。阿特巴赫(P.G.Altabach)和奥奴弗(R.F.Arnove)曾对西方国家如何通过西方语言、报章杂志、书籍、奖学金渗透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再产生西方的文化与价值,以维护这些国家的中心经济、政治利益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正是全球化文化扩张的现实,它引发了当今世界一系列文化和价值的冲突和民族文化的危机。
  世界上的强势力量除了凭借经济文化的优势以实现“文化入侵”以外,还在他们的全球化文化的意义解释下将民族文化引入误区。这种全球化的意义解释是将体现他们自身利益的特殊价值赋以普遍的言说。在这种言说中,他们的特殊文化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法则,成为文明高度发展的圭臬。正是这种文化误导,使人们错认为在全球化中真正存在着某种普世共识,文明的主流。每个民族和个人只要据此思考,照此行事,就可以走上现代化的文明大道;一切人只有按照他们的主流语言去言说,一切文化学术只有与之“接轨”,才可以立足于世界,得到国际的认同。在这种误导下,处于弱势地位的民族文化其主体性被泯灭,它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而整个世界上文化则变得十分垄断和压制。此种文化误导的危险性就在于它往往使人们“自动”地把自己纳入强势文化之中,自愿成为文化上的被压迫者,从被殖民化”到“自殖民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经验,它的功能也是用作于对自身历史经验的解读。为此,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的独特性,自身的限定性。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文化上的自主性,不能用自己的文化来解读自身的历史、自身的经验,听任其他文化超越其限定来读解来裁剪时,必定产生对自身生活世界的误读与误导,引发出民族生存的危机。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天的“中国任何一种现象都只能在别人的概念框架中获得解释,好像离开了别人的命名系统,我们就无法理解自己在干什么,我们的生活意义来自别人的定义”。[6]面对这样的现实,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全民族文化自觉性,是教育无可推卸的责任!
  文化自主性的坚持,并不意味着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封闭,或是坚守固有的文化传统。民族文化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它是在民族自身经验的不断延续中,在不断为这种经验作出更为合理的表达中,在不断对自己作出再解释中发展的。民族文化是在与异质文化交流与接触中,在对异质文化作出选择性反应中发展的。应当说,一种民族文化对于其所属民族来说,是永远的潜流,它只有在不断地涵纳百川中才会绵延相继,更新常流。为此,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主意识必定内含着文化的开放意识。教育要使人学会尊重和欣赏各种不同的文化,“不但要‘各美其美’,而且要‘美人之美’”[7],教育要使人学会与不同文化进行沟通和对话,学会回到自己的历史经验和生活世界中去对异质文化作出自主选择,吸取其中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学会文化上的承续嫁接。
  三、全球化中的个体文化反思
  当今的全球化浪潮不仅影响整个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而且还直接冲击着每个个人。它以一种更为全面,更为细致、微观的方式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它左右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吉登斯(Giddens)1996年曾经说过,全球化不只是一个“在那里”(outhere)的现象,它所关涉的不只是大规模世界体系的兴起,更表现为日常生活的转变。因此,全球化是一个“在这里”(inhere)的现象,它影响到个人认同的最细微部分。
  全球化将西方强势文化推向世界,推向了每个个人,其中推进速度最快,推出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当属当代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
  这种消费主义文化将大规模的消费、高水平的生活视作为经济体制的合法目的、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个人生活的根本追求。人们所普遍追逐的是无限扩张的更高更多的消费。这种消费,它满足的主要不是需要,而是“欲求”。“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它因而是无限要求。”[8]马尔库塞将这种“欲求”称作为“虚假需要”,因为这种需要不是来自主体自身,而是被他人所操纵,是为某些客体制造出来的。但是人们却为它所驱使,成为这种“欲求”的奴隶。满足这种无限欲求的消费成为建构整个日常生活目标与价值的中心。消费主义主宰着当代人,它在世界范围内打破了人们原有的主体性,把他们改造成为消费人。消费主义构成当代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也成了当代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支配下,人的生存就是为了消费,似乎也只有在消费中人才有了活着的感觉。人们的消费水平成为他们的身份、价值高低的标志,是人生成功或失败的证明。而当代一种消费道德观的盛行,更使这种消费主义合理化。这种道德观以挥霍浪费、寻欢作乐为荣,以无力消费为耻。“在今天,如果未能得到欢乐,就会降低人们的自尊心”,“人就要暗自反省:‘我哪儿做错啦?”[9]这种消费道德观赋予无限扩张的消费以个人成功、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现代化的发展、人类进步等等道德的、正当的意义,甚至将实行无穷的消费视作为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以非政治化为表象,并以其特有的感性化、生活化在不知不觉之中“深入人心”。这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已成为控制全球人思想与行为的霸权文化。这种文化霸权也是为经济、政治的扩张开道的。
  一系列研究已经表明,消费主义也已经在我国迅速蔓延,它波及城乡各地,冲击到各类人群,其中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他们成为消费主义文化的易感染群体。他们的消费取向与行为还往往以反哺的方式影响着前辈群体。对于一个长期处于物质、经济匮乏的国家来说,不能否定引导消费,提高消费水平的合理性。我们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和认真反思的是:以无限扩张消费为特征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是以无限消费为生存目的的个人人生价值取向。通过教育要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清醒地意识到:来自强势国家消费主义文化是建立在他们已经形成的经济扩张基础之上的。如占世界人口2%的美国人,每年消耗全世界开发资源的30%,包括60名美国人在内的全球最富有的225人中,他们的个人财产相当于世界人口相对贫穷的25亿人的总收入。美国的生活方式,美国的消费文化,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人,其中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来说,永远只能是悬在空中的一块甜饼。而由这种消费主义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已经威胁到全人类在乃至子孙后代的生存。消费的无限扩张,又必然导致国与国之间为争夺有限资源、生存空间的斗争,世界上各种有限战争、无限战争的连绵不断,也不能不从中找到它的根源。提高人们对于消费主义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文化的判断能力和批判能力,对于它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引导每个个体对自己的消费取向进行理性反思,能够比较清醒地分辨:什么是自己的真实需要,什么是为他人所操纵的欲求,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追求上形成某种张力……这一切都是当代中国价值教育所面对的难题,但是它也只有在不断解决这个难题中找到它自己存在的价值。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