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态旅游认识不清
正如前所述,我国对于生态旅游的内涵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不少人对生态旅游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走向大自然,对生态旅游的涵义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而忽视了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和文化保护意义。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导致很多问题:首先是对生态旅游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晰。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表明,生态旅游应该定位为高层次的具有责任感的旅游者群。如加拿大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加拿大一般旅游者有20.7%的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而参与生态旅游的旅游者中,这个比例高达64.9%,具有经验的生态旅游者(已经参加过)则有96%以上都上过大学。而目前在国内,对传统大众旅游客源和高层次的生态旅游客源没有区分,大批观光游客的进入,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其次,把大众旅游的开发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套搬到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
(三)生态旅游区归属不清,管理混乱
作为生态旅游主要载体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在部门归属上属于多头领导,分别归林业部门、建设部门、环保部门、水利水电部门等管理。作为主要行业管理者的国家旅游局很难有所作为。此外,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政府部门、旅游业者、游客和旅游地所在社区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无法确保部分生态旅游的收入用于环境保护,无法保障社区群众的合法权益,更不能保障游客能够获得充分的环境教育。
(四)生态旅游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管理等人才缺乏
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对产品设计有很专业化的要求,技术较为复杂,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实践尚短,生态学和旅游学又相对独立,既懂生态学知识和旅游学知识,同时又能正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缺乏。因此,现在生态旅游开发中不仅缺乏生态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人才,同时也缺乏专业服务人员和对当地社区宣传环保知识进行环保教育的专业人才。因生态旅游引起得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和保护措施的制定所依赖得众多生物、地理、气象等诸领域的专家更是相当匮乏。
(五)缺乏真正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项目成功与否关键在科学规划,我国目前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存在较大问题。首先是开发队伍的问题,生态旅游专业性很强,同时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区经济的发展等多重目标,所以不仅需要多方面的专家、还要吸纳当地居民代表参与,而我国现在的生态旅游开发规划队伍仍沿用传统的大众旅游规划的人员结构,这已经不符合生态旅游规划的要求。其次,规划中保护意识淡漠,缺乏必要的保护手段和技术,或者不能很好的实施这些技术,并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此外,过度开发,盲目建设问题非常突出。一些保护区在缓冲区、甚至核心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六)部分企业对生态旅游概念的有意曲解。
目前一些企业为了迎合旅游者要求环境质量、追求环境教育的心理,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在主观上有意识地曲解生态旅游含义,把生态旅游的概念泛化成一种标签,招揽游客的招牌,这必将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害。
三、结论
由于生态旅游研究历史较短和特定的国情,我国生态旅游存在旅游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旅游认识不清,生态旅游区归属不清、管理混乱,生态旅游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管理等人才缺乏,缺乏真正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以及部分企业对生态旅游概念的有意曲解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甚至违背生态旅游初衷的问题。同时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对于生态旅游的切入点和研究层面以及深入程度不尽相同、实业界总结或经验回馈较少甚至欠缺,因此亟待建立各种生态旅游示范区及生态旅游区监测、回馈、反复调整规划和设计以达到生态旅游区运转最接近理想状态的机制,同时加快并细化和深入各个相关理论研究。另外,应当规定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各个环节的人员操守;明确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产品,这种旅游产品提供的旅游对象和旅游服务有其特殊性,对应其特殊性在诸多方面对诸多人群有特殊行为和道德要求,须有必要的依法为据或监督保障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晓,郑玉歆.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万绪才,朱应皋,丁敏.国外生态旅游进展研究[J].旅游学刊,2002(2)
4.王怀宇.生态旅游价值观的兴起与教育的使命---对教育价值观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06(4)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