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优化建议
4.1做好采样的仪器设备的管理
制定规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安排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建立仪器设备的管理档案。工作人员要了解仪器的基本性能和适宜使用仪器的条件,在使用仪器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证仪器的状态良好,仪器的检查和保养要做到位,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核查。
4.2做好现场采样人员的管理
对现场采样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供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经验丰富的采样人员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新员工尽快掌握实践技能,以能够尽快参与到实践工作中。不定期进行业务考核,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督促监测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4.3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的样品采集的影响最大,采样人员在进行现场样品采集时,要充分考虑到自然因素对大气中污染物的影响作用。在进行地表水质采样的操作中,如果在同一个断面上设置采集点,要充分考虑到采样点与河岸的距离,距离越近,误差会越大。另外采样人员要对旱情和汛期,潮涨潮落得规律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段采集到准确度高的样品。
4.4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应增加环境保护的条款和措施
国家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目前一般包括方法名称、编号、应用范围、定义、原理、试剂、仪器、采样和样品、步骤、结果计算、精密度、附加说明等条款。缺少环境保护的条款和措施,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在保证监测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前提下,应着重大力开发无害监测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对监测分析可能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弃物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4.5环境监测实验室资质认证的项目应包括“三废”处理达标的内容
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完善后,环境监测站在实验室资质认证过程中,持证项目应包括处理“三废”达标情况,监测分析方法中“三废”处理不达标的应不持证或缓持。
4.6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和一切排污单位一样,纳入环境管理
环境监测工作从广义上讲,属于环境保护部门的范畴。面临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多年来,我们只顾环境保护,而忽略了监测分析工作自身带来的污染,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监管,暂时还处于真空状态,这种状况应该改变。按照“三同时”制度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实行排污申报、排污许可,限期治理、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等环境管理。
5结束语
总之,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依据,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的基础,只有加强监测质量管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才能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14号.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环境保护部(环办〔2009〕56号) .
[3]王心芳.切实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努力提高监测的现代化水平[J].中国环境监测,1999,15 .
[4]严管理出效益重质量求发展 努力开创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2009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2.
[5]《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114号 .
[6]《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侧》.国家认监委国认实函(2006)141号.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