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地下室的抗浮和抗渗设计
对地下室进行抗渗设计或者抗浮设计时,经常需要面对以下情况:一、没有根据勘测要求对地下水位进行准确确定;二、没有对斜坡道进行相应的抗浮的验算,还存在抗浮验算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进行抗浮设计的过程中,地下水位及其相关变动是一个十分必要的参考依据,目前对抗浮水位设计标高的确定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许多城市的勘察报告中抗浮水位设计标高要求在室外地面以下半米深,以确保因雨季施工或施工不当而造成抗浮不足,进而导致地下室发生局部损毁。
2.7优化选型
对建筑物结构进行设计时,一方面要保证其承受力足够,另一方面要保证其抗侧力的刚度符合标准,即便存在外力作用,也能保证结构的侧向移动不会超出规定范围。结构选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是纯粹的结构问题,既要考虑地基的承载力问题,又要考虑结构的安全性,还应该考虑成本问题。
2.8地下室保护层和垫层厚度
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规定[6],防水混凝土的等级应保证在C15以上,厚度应控制在100mm以上,软土层厚度应控制在150mm以上。混凝土防水结构厚度应控制在250mm以上,防水工程的迎水面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控制在50mm以上。若结构厚度不足,低于规范标准,那么更容易发生漏水或者渗水的问题。规范在重新修订之后,对有关数值进行了一定的提高,在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以避免数值不达标的发生,进而降低工程质量的发生几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体系来说,地下室空间已经成为了极为关键的一个构成部分,地下室所表现出的质量水平将会对于建筑工程整体的生产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务必要强化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完善性。同时,在设计工作执行过程中,地下室结构设计任意换还应当要对于质量、经济性这两个主要原则加以重视,直接从技术性的角度来使得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得以解决,最大限度的保证地下室结构安全性,这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伊向森,王明莹,张文天.关于地下室结构设计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0(17).
[2]陈远森.浅议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9).
[3]杜发记.地下室防水设计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4).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