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混凝土的施工缝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处理,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同时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在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cm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3.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控措施
3.1预控麻面。模板面清理干净,无杂物,木模板在浇筑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拼缝严密,防止漏浆。钢模板要刷脱模剂,模板平整,无积水现象。振捣密实,无漏振。每层砼应振捣到气泡排除为止,防止分层。
3.2预控露筋。浇筑砼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钢筋密集时,应选择合适的石子粒径,石子最大粒径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尺寸小边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3.3预控蜂窝。严格控制砼配合比。砼拌合要均匀,搅拌时间要控制好。砼下料高度一般不超过2m,浇筑楼板下料高度不超过1m。开始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0~100mm的与要浇筑砼相同品种的水泥砂浆。
3.4预控孔洞。在钢筋密集处,如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浇筑混凝土时,可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振捣配合。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浇筑不满,振捣不实,应采取在侧面开口浇筑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中会产生各种缺陷,必须及时修整,必要时还应补强。不仅要保证混凝土具有完美的外形,而且应有良好的强度、密度性、和整体性,在混凝土的各工序既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必须控制好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马强,《混凝土施工》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第23页
[2]迟岩,《土建施工技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第10页
[3]刘军,《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国海洋出版社2009.2第19页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