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做好家庭农场的对策与建议
从前述分析不难看出,家庭农场这一全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对于农民增收具有全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家庭农场建设工作,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1.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家庭农场的形成,必然出现农业大户兼并土地、农业小户失去土地的局面。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讲,土地就是生命,无论多高的价格也难以抵偿土地的价值。因此,在家庭农场导致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作为保障。
一方面,要给与出让土地的农民足够的经济补偿,让他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收益。另一方面,要给出让土地的农民提供二次就业的机会。除了那些决意自谋职业的农民之外,对于那些仍想留在老家的农民,提供在家庭农场、乡镇企业就业的机会。
2.提升农场主素质
家庭农场要搞好,关键在于农场主。经营家庭农场的农户,手中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大大多于小型农户时期。他们的经营理念、农业科技知识,直接决定着自己所经营农场的产出效益。
因此,要全方位地提高农场主的素质。一方面,鼓励他们多渠道自学农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各级政府筹集资金和农技服务人员,开设农场主培训班,形成对他们正确的管理思维和技术操作的有利引导和帮扶。
3.配套家庭农场经济扶持措施
家庭农场所需的土地规模和生产资料,在规模上远远高于以往的小型农户,这需要大量的资金。这笔资金数额,对于大多数农业大户来讲也是难以承受的。
因此,在家庭农场的起步阶段,国家层面应该给与足够的经济扶持。比如,给有经营家庭农场意向的农户以足够的贷款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可以给与家庭农场初期经营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以及积极地为市场和家庭农场之间穿针引线等等。
参考文献:
[1] Verschelde M.D, Haese M. Challenging small-scale farmsing: a non-parametric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s productivity and farms size in Burundi[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3, 64(2): 319-342.
[2] 杨祥禄. 发展家庭农场,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J].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3(4): 16-17.
[3] 岳正华, 杨建利.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4: 420-424.
[4] 农业部经济司、经管总站研究小组.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探[J]. 农业经济问题, 2012, 4: 1-9.
[5] 齐城.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证分析——以河南信阳市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 2008(4): 40-43
[6] 刘维佳, 邱立春. 基于DEA模型的家庭农场规模经营评价与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09, 12: 49-52.
[7] 胡伟宏, 陈亚萍, 祁伯灿. 慈溪家庭农场走过十二年[J]. 农村经营管理, 2013, 4: 12-13.
[8] 郭云涛. 家庭农场的资本、市场与经济效益[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2): 56-61.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