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消极影响
1.冲击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现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的不断碰撞,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道德观、择业观、消费观等均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其目标追求呈现出了多样化、功利化、双重化等特征,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2.对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增加,其涉及内容越来越广,包括了人类创造的所有知识,在这些知识信息的冲击下,要求德育教育工作者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健康的教育理念,有效筛选网络信息,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科学开展。
3.网络价值多元化,致使大学生思想混乱。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形成了一定的网络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而言,网络文化就是对社会不公正等问题的刻意放大,致使大学生越来越不信任主流媒体,进而出现了思想混乱的情况。除此之外,在世界各国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及观念越来越认同,导致其对自身民族文化及国家认同感越来越低。
二、应对网络文化消极影响的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与自控能力
大学生一般都处在18-22岁之间,自控能力较差。首先,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让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教育与管理。借助科学的理论知识及网络信息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引导大学生正确鉴别信息,强化信息运用能力。其次,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与敏锐性。在高校教育中,一定要重视校园网舆论导向作用的发挥,实施引导为主、教育为辅的模式,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状态,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在网络文化影响下,要想有效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效率,就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重视德育教育工作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工作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些相关学科知识,这样才可以开展高效教学。其次,重视德育教育工作者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升。在学校工作中,制定培训机制,组织网络知识讲座,举办一些经验交流会议,全面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技术水平,进而确保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
(三)开设网络教育课程,理性认识网络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必须引导大学生理性认识网络,可以通过开设网络教育课程的方式展开。在课程中,教师可以对网络文化现状、发展、运行模式等进行分析,并且和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正确运用网络信息,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手段与途径,有着积极影响,也有着消极影响,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中饶,谭智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及应对途径探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2] 张文婧.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挑战及对策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0).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