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灾害预防原则:建筑的选址应考虑可能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台风、海啸、地震等,并考虑相应的对策。防火也是必须考虑的环节之一。 (7)文脉原则: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继承和发展地方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生产技术。 (8)室内环境设计原则:室内环境设计的目标是基于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研究,创造健康的室内环境。 (9)技术选用原则:生态建筑设计主张采用适宜技术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的目的。 (10)设计的灵活性:完整的生态设计,其关注的问题不应终止在建造完成阶段,还应预见包括运行阶段及运行阶段新的需求变化,直至使用寿命终结之后的拆除再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灵活性是生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二、影响体育馆生态设计的因素 2.1气候 体育建筑的生态设计,也需要探讨呼应气候的设计方法,因为在影响建筑形式的诸多因素中,生活方式、审美趣味、工艺技术、建筑材料等都将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改变,唯有地域性气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因素l'01。而生物气候地方主义设计理论,就是将气候因素作为设计的原点,在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了尊重自然环境的原则,对生态体育建筑的设计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2.2场地条件 气候因素毕竟反映的是大区域的气候状况,而具体到每一个单体建筑,都有独特的场地条件。每块具体场地的微气候可能会因为其地理位置和场地条件的变化而与整个大气候区的特征有所区别。 2.3建筑功能和使用特征 气候和场地条件我们可以称其为外部因素,而建筑本身的功能和使用特征则为内部因素。建筑的功能和使用特征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态设计。例如:体育建筑因为某些比赛项目的原因不能采取自然通风,而进行日常性锻炼时又需要自然通风,其通风策略就存在分区域分时段的特性。高校型的体育馆出于经济性的考虑,再加上比赛项目少于城市型体育馆,对于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利用率就更加高一些。属于大空间建筑的体育馆进深往往比较大,因而其采光方式也会有其特殊性。总而言之,这些特殊的使用特征对生态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高校中小型体育馆生态设计策略 3.1体育馆平面组合形式的选择 高校体育馆一般主要由比赛厅、训练馆和附属用房组成。体育馆的平面形式一般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为比赛厅与训练馆、附属用房集中布置;另一种则为比赛厅、附属用房分别布置。集中布置的优势在于各功能用房之间联系较为紧密,同时也节约了用地。比如湖南大学体育馆采用集中布置的方式,利用台地局部下沉的空间做了一个能容纳20多桌的乒乓球室,充分利用空间,节约用地。分别布置的好处在于能较好的组织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在用地不太紧张的校园中选择单独布置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式。如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新校区体育馆各功能馆独立而又紧密联系,平面呈螺旋桨状布置,使各馆均获得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总之,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点和缺点,集中布置的缺点在于体育馆内不可避免的有一部分房间存在采光和通风的问题,不过设计师一般会采取将对采光、通风要求不高的房间布置在这类区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它的优点则是节约用地。分别布置各部分解决了通风采光的问题,交通流线也更为顺畅,但对用地面积需求比较大,经济投入自然也就越高。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3.2体育馆的自然通风的气候策略 夏热冬冷地区存在分明的四季,通常冬夏两季气候较为严酷,春秋两季则属于过渡性季节,气候温和。在不同季节,建筑自然通风的控制策略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不仅通风量会发生变化,通风方式也会有明显区别。
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并非真正的炎热,而是夏季空气湿度一般偏高,给人带来闷热的感受,因此该地区夏季通风策略是以除湿降温为主要目的,风压通风是降低湿度最为直接的方式,它能提高空气流速加大蒸发量,从而降低室内的湿度;热压通风也是不可缺少的,体育馆内人流聚集较多,再加上体育运动排汗量大,室内空气质量自然不容乐观,热压通风可以与风压通风相结合排走污浊的空气,输入新鲜洁净的空气。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