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非接触式声带震动感测技术在医疗、通信、军事等领域都取得了十分良好的应用。该项技术是利用雷达对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微振动进行感测,并通过回波信号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获取相关的参数资料,还原声音信息。本文结合非接触式声带震动感测技术的应用原理,对其设计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接触式;声带震动;感测技术
前言
在传统的语音信号处理领域当中,主要是以空气压力波作为媒介,然后利用麦克风进行收音,将其转换为电性信号,再通过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来获得相应的参数。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噪声的影响,使得信号的质量大大降低。而非接触式声带震动感测技术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的对信号进行处理,清晰的还原声音信息,在多个领域当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一、非接触式声带震动感测技术的原理
人体在发声的时候,声门肌肉会进行周期性的收缩和扩张,从而产生声带震动。与心肺运动相同,人体的声带震动也是一个周期性的震动过程。非接触式声带震动感测技术是以多普勒雷达为基础,依据多普勒定理,在电磁波与一个位置进行周期性变化且净速度为零的物体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回波信号是按照其周期运动对原是发射信号进行相位调制后的信号。因此,只需要对回波信号进行解调,就能够获得相关的数据信息。
非接触式声带震动感测技术能够对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微振动进行感测。当人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雷达向人体发射连续波电磁信号。当电磁波碰到人体发声器官的时候,所产生的回波信号就会被声带的周期震动进行相位调制[1]。通过对回波信号的解调、积分、放大、滤波得等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而就能够获得与人体声带震动相关的参数,复原声音信息。
二、非接触式声带震动感测系统的技术设计
(一)系统性能的要求
基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规定,从2.1GHz到10.6GHz、-41dBm/MHz可以应用在医疗系统,最小的宽带要求为500MHz。因此,该系统采用的频率可选定为2.4GHz。模拟通道混频后,送入到ADC当中的中频信号应为75MHz。由于人们在正常说话的时候,声带的振动频率通常在60-350Hz,因此最终需要进行处理的数据率大约为50KHz。另外,被测目标距离雷达天线的距离应为2m,雷达的发射功率应为0.1mW。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