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汽车造型与人机工程学的关系

时间:2015-05-26 10:28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张雪芳 点击:
摘 要:环境是影响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因素,内部空间、光环境、色环境、空气环境等环境因素均会影响驾驶员的操作。因此,轿车驾驶室的设计也要从人环境关系方面加以考虑。进行汽车内部空间设计时,在人有可能干涉的地方都应该合理设计,才能保证乘坐舒适性和
  摘 要:环境是影响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因素,内部空间、光环境、色环境、空气环境等环境因素均会影响驾驶员的操作。因此,轿车驾驶室的设计也要从人——环境关系方面加以考虑。进行汽车内部空间设计时,在人有可能干涉的地方都应该合理设计,才能保证乘坐舒适性和撞车安全性。 
  关键词:健康舒适; 光环境; 色环境; 空气环境 
  一、车身侧围 
  为保证侧面碰撞时乘员的安全,应设法将侧碰力有效地转移到车身具有保护作用的梁、柱、地板、车顶及其他构件上,使撞击力被这些构件分散、吸收。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增加防撞横梁,提高车门强度;②合理设计侧围A、B、C柱的截面形状及增加板厚及相应部位联结刚度,保证侧碰力有效传递到整个车身;③增加门槛梁强度,保证将碰击力有效分散给地板等其他构件;④在B立柱及仪表板下面及后风窗下面安装加强横梁等;⑤合理设计门锁及门铰,既要防止侧碰时车门自动打开,又要保证碰撞后车门容易开启,以利于救护。 
  此外,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易伤害程度不同,可有效控制侧面变形形式。如由于人体头部、胸部和肋骨是最易被伤害的部分,SAAB公司将侧面结构设计成具有“钟摆式”特点,使B柱底部发生大的变形,而上部相当于钟摆的“摆心”,使危险部位降到人的腿部,而减轻侧撞造成的伤害。在MERCEDES-BENZ190上采取了以下防侧撞措施:①在各立柱或车顶构架中,采用了离张力钢板: ②对地板进行了强度改进,并采用了贯通其左右两端的横梁结构;③仪表板内侧设有横梁,可以减少车身挠曲,减少车厢变形;④侧门横梁设计成既可以吸收冲击能量,而后又能自行断裂,防止其弯曲后向车厢内穿刺;⑤取消座椅扶手,减少内部凸起物;⑥车门与其内饰间插入缓冲垫,增援横向缓冲能力。 
  二、膝部空间 
  驾驶员的膝部空间直接影响到操作方便性和撞车时驾驶员身体的运动轨迹及伤害程度,膝部空间主要指仪表板下方与膝部之间的空间,其设计应以膝部包络线为依据,在包络线与仪表板下方之间留有适当间隙。此外,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易伤害程度不同,可有效控制侧面变形形式。如由于人体头部、胸部和肋骨是最易被伤害的部分,SAAB公司将侧面结构设计成具有“钟摆式”特点,使B柱底部发生大的变形,而上部相当于钟摆的“摆心”,使危险部位降到人的腿部,而减轻侧撞造成的伤害。在MERCEDES-BENZ 190上采取了以下防侧撞措施:①在各立柱或车顶构架中,采用了离张力钢板:②对地板进行了强度改进,并采用了贯通其左右两端的横梁结构,既能增加强度,又改善和提高了对冲击的吸收能力;③仪表板内侧设有横梁,可以减少车身挠曲,减少车厢变形;④侧门横梁设计成既可以吸收冲击能量,又能自行断裂,防止其弯曲后向车厢内穿刺;⑤取消座椅扶手,减少内部凸起物;⑥车门与其内饰间插入缓冲垫,增援横向缓冲能力。 
  三、光环境 
  为了减少驾驶员的视觉疲劳,汽车驾驶室内必须要有良好的光环境,以便驾驶员能够舒适、快速地进行各种信息的识别和判断。对于作业场所的光环境,有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由于汽车车窗玻璃的透光性比较好,在白天光线较亮时,驾驶员都能较好地进行观察。所以,在汽车驾驶室内考虑光环境,主要考虑夜间或者白天能见度较低时所使用的车内人工照明。在轿车驾驶室内,为了创造良好的视觉工作条件,应有足够的亮度。因为在亮光下,瞳孔缩小,视网膜上成像更为清晰,视物更清楚,并且良好的照明能提高近视力和远视力。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