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现状变的日益严峻,尤其是很多的中小城镇以牺牲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资本,这些地区的环境问题更是严峻,甚者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需要提高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本文主要对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理运营的市场化模式进行简要的探讨,希望能够对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小城镇 污水处理厂 市场化模式 措施
污水处理厂是净化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水的主要渠道,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运营方式,才能够保证其能够高效的工作,进而对城市污水、工业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部分落后地区中小城镇尚未建立污水处理厂,很多中小城镇即使拥有污水处理厂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不能正常运行,废水达不到预期处理效果。
1 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科学的计划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变的日益严峻,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城镇已经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并且当地政府将其纳入了经济收入的一环,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在不断增大,但是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的污水处理厂缺乏科学的管理规划,不能与当地的城镇建设、财政、环境保护等进行有效的统一,导致部分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营,严重滞碍了污水处理厂的作用的发挥。
1.2 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而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污水处理厂隶属于当地政府,其发展决策受制于本地政府。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一旦财政资金出现问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定会受到影响,甚至很多没有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被迫停工,由于污水处理厂本身运行成本高,收入比较低,经济效益差,在过去政府将污水处理厂视为财政包袱,部分中小城镇政府对污水处理厂的积极性比较差,最终导致污水处理厂不能有效正常的运营。据调查显示,我国在2008年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荷率大概在65%左右,而截止2010年,我国仍有很多的污水处理厂负荷率低于30%运行,并且还有超过100家的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达标情况,运行负荷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达不到合格污水处理厂的标准。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但是最后都达不到显著的效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大了社会矛盾。
1.3 缺乏完善的制度
我国针对城镇污水处理问题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制度,但部分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方面没有落实好这些制度,没有制定贯彻这些制度的配套政策,使这些有利于污水处理厂发展的政策被搁置,进而阻碍了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市场化模式的建设进程。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