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电子政务隐私权保护新议(2)

时间:2015-05-22 10:54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钟易扬 点击:
1.对于收集公民个人信息过程中的违法形式,应该适用一般的过错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立法者对自己制定出的过错责任这种责任要件的正当性的说明,它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行为人要对符合过错责任构成要件的行为负责
  1.对于收集公民个人信息过程中的违法形式,应该适用一般的过错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立法者对自己制定出的过错责任这种责任要件的正当性的说明,它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行为人要对符合过错责任构成要件的行为负责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人们的各种各样极大概率出现事故的行为,过错归责原则的出现,就会责成其为此做出相应的防止行为,促使行为人权衡事故责任和防止成本的利弊,这就是过错责任原则的正当性。
  在电子政务中,工作人员收集个人信息无论是无权、越权或者是违反程序,均属于非正当性的行为,同时,公民与工作人员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是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公民较容易发现工作人员的不当性行为,予以拒绝提供不应提供的个人信息;若其利用职权来对公民的合法应获得权利进行侵犯时,还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救济程序,因此,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非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2.对于保存公民个人信息过程中的违法形式,应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所谓无过错责任,又称危险责任。与过错责任原则不同,无过错责任原则惩罚的是“危险”本身,而非行为人,即惩戒人类社会存在很大可能或者必然会导致事故的一种风险。政府部门由于行政行为获取公民大量个人信息所形成的个人信息数据库,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危险源”,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日常工作中,系统或人为的问题导致个人信息数据库泄漏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对于保存过程中的泄漏承担无过错责任,是因为达到我国侵权责任法对于特殊侵权行为“危险源”状态的标准。 
  而之所以认为无过错责任不适用于收集过程中,是考虑到此时公民存在一定的知情权;不适用于利用过程中,是兼顾政府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否则一律采用无过错原则,很大可能滋生政府不作为或者懈怠的现象。 
  3.对于利用公民个人信息过程中的违法形式,其故意的主观心态应承担过错责任,而过失的主观心态应承担过错推定责任。我认同中国有一部分学者对无过错责任持有的另一种观点,“是指行为人在确实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承担的民事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过错,则应当承担过错责任”。因此,对于故意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形式,其主观心态决定其存在侵权法上的“过错”要件,应适用过错原则。 
  过错推定,是一种推定行为人存在过错、由其证明其没有过错或者其他事由的证据证明规则。因而对于过错推定原则,由于立法者的价值判断也是“有过错才有责任”,但是由于加害方和受害方所处的地位不同,往往受害方很难甚至不可能证明加害方存在过错,而加害方很容易取得自己无过错的证据,即给加害方强加责任。所以,在过失违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时,此时公民往往很难收集到政府部门侵权的相关证据,甚至于有时还不能及时发现具体的侵权主体,把证明责任分配予政府部门,均衡二者的诉讼证据证明地位。 
  四、结语 
  综上,要解决如今电子政务隐私权侵权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在电子政务隐私权的侵权责任着手,在我国现行的《侵权责任法》的基础上进行扩充解释,增加政府部门这一侵权主体,根据现实生活中出现不同的电子政务隐私权侵权形式,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明确其特殊的责任形式,从救济权的层面上,打开解决目前的电子政务隐私权的保护困境。 
  参考文献: 
  [1]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张秀兰.网络隐私权保护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3]李德成.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初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4]关成华.电子政务过程中的公民数据隐私法律保护.人民司法.2005(6). 
  [5]张伟,杜军燕,张涛.归责原则的界定与我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6]张秀兰.论我国政府在网络隐私权保护中的责任.图书馆学刊.2005(3). 
  [7]刘友华,何振.论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隐私权冲突之协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4). 
  [8]聂辰席.电子政务建设中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初探.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9]何振,贺佐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情报杂志.2005(3). 
  [10]刘友华,何振.论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隐私权保护.社会科学家.2005(2). 
  [11]王成.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理念及配置.政治与法律.2009(1). 
  [12]谢丽萍.论电子政务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