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对治疗的决策作用。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危险分层观察治疗,对照组未实施危险分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差异。结果:对照组中,8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0例血压偏高,12例高血压症状无改变。观察组中,35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5例血压偏高,无持续性高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血管危险、靶器官受损及临床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运用分析危险分层方法后治疗效果更好,在临床提高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疗效及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 危险分层;决策作用;高血压;影响因素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候群,因血压持续性过高以动脉压力升高为主要表现,血压过高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中风及肾脏功能衰竭,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性改变。临床上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经过反复多次测量动脉下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140/90 mmHg)则标记为高血压。高血压在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分型。发病机制较多,多为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影响。高血压危险因素过高使得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逐年不断上升。针对危险因素观察,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弗明汉心脏研究”得出结论,高血压治疗下存在的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靶器官受损情况、临床合并症有关。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8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将8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年龄32~72岁,平均(41.5±4.23)岁,其中男20例,女20例。对照组年龄30~71岁,平均(42.42±4.3)岁,其中男17例,女23例。2011年2月-2014年2月接受治疗期间,两组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临床及分型诊断标准,并且确保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分层情况:血压分级与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情况及存在的临床情况与影响预后的因素相关。根据危险度分为以下层:①低危层: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②中危层:高血压2级存在2个危险因素;③高危层:高血压2级>3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3级而无其他危险因素;④很高危层:高血压危险因素全部具有且存在合并症。观察组实施危险分层观察治疗,对照组未实施危险分层治疗观察。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高血压分组危险分层对比得出结果,观察在临床治疗中危险分层对治疗的决策作用,完善资料后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与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照组中,8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0例血压偏高,12例高血压症状无改变。观察组中,35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5例血压偏高,无持续性高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血管危险、靶器官受损及临床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讨论
高血压可以危害患者健康,影响正常生活。临床上血压的治疗与控制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血压受很多因素影响,患者往往无法自己控制,因高血压所带来的危害也是无法防治。根据临床疾病流行研究表明,高血压所带来的危险对人机体损害与患者长期高压不降有关,对于危险因素存在也密切相关,危险因素存在情况取决疗效,靶器官损害影响治疗进展,对于血糖、心脏、脑组织、肝肾都是具有危害的。这对高血压预后并发症的产生造成巨大影响。
临床应为患者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如患者出入院时血压等级和控制方案、自身健康评估、文化程度、生活作息习惯、遗传病史、各项生化检测报告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等。针对性地为每例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高血压患者若出现危险因素合并症则临床危险性也会相对增加。故临床对患者进行高血压危险分层是必要且切实可行的。这一措施在临床治疗工作针对高血压病决策与高血压患者合并症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我院80例高血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危险分层比较后得出,重视并积极治疗存在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对改善该人群的治疗现状、防治其他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患者在疾病治疗中危险分层对治疗起着决策作用,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压、预防并发症都具有临床价值。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