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桥边”与“路旁”

时间:2014-02-26 09:36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肖凤 点击:
《桥边的老人》(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课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该小说并没有对社会历史作全景式的描写,只选取了一个极细微的点战争时期的一位普通老人,着力再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一个极细微的小画面一座浮桥边的简短对话。但是,恰恰是透过这

  《桥边的老人》(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课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该小说并没有对社会历史作全景式的描写,只选取了一个极细微的“点”——战争时期的一位普通老人,着力再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一个极细微的小画面——一座浮桥边的简短对话。但是,恰恰是透过这样一个极小的窗口,我们从中窥见了战火纷飞严酷处境里人性的光辉——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对战争的厌倦与痛恨,对和平的热爱与渴望。

  从小说的正文来看,与故事情节发生有关的地点有两个:一为“桥边”,一为“路旁”。根据笔者统计,小说中对“桥边”的描述有6处,对“路旁”的描述有2处。作家在设置故事发生的地点时,是有意设计还是随意为之?——笔者以为,其中匠心独运,颇值得玩味。仅从标题的构成这个表象来看,“桥边”是对“老人”的直接限定,明确了老人活动的位置。不过,正文劈头第一句是“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则又分明告诉我们,老人的位置是“路旁”。为何正文与标题不一致?海明威在标题中为何偏要以“桥边”来限定老人存在的位置?

  让我们来看看小说中与“桥”有关的一些描述。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这些文字或隐或显都提到了“桥”,体会这些叙述,我们可以发现,“桥”在故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它是故事情节推进的一条暗线。从故事开头人们“涌过桥”,到“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再到“已经看不见大车”……我们分明地感觉到“桥”边世界的状况,它经历了由喧闹嘈杂到寂静无声的变化,带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或者说是“暴风雨前的寂静”的况味。是的,战争即将爆发。“桥”这一场景的上述变化,为小说营造了浓郁的战争气氛,也给小说阅读者带来了充分的情绪感染。

  而对于逃亡的所有人(包括这位“老人”)来说,“桥”的此岸与“对岸”(另一头),意味着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过了桥就意味着逃离战火,奔向新生。人们争相“涌过桥”去,只为摆脱战争带来的死亡,“把一切抛在后面”,从而拽住生的希望。可是,渡过桥去,他们就能找到一片战火燃烧不到的乐园吗?这一座桥能把逃亡的人渡向幸福安定的“彼岸”吗?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