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当地主栽燕麦品种宁莜1号为材料,研究微生物菌肥对宁夏南部山区燕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肥+75%化肥对增加燕麦地上物质生长量、干物质积累,减少燕麦病害及增加产量的效果最好,此结论可对减少当地化肥施用量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燕麦;宁莜1号;生长;产量;宁夏南部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019-02 燕麦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部分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家畜饲草和饲料[1-2]。研究表明,燕麦中部分活性成分,具有降低血脂、控制血糖、减肥、美容等功效。尤其在宁夏南部山区旱地农业、粮食生产及人民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是主打粮之一[3]。但由于在种植燕麦的过程中长年施用大量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为此,通过使用微生物菌肥拌种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以及其对燕麦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出在宁夏南部山区主要种植模式中,对微生物肥源部分替代化肥、抑制燕麦病害及后续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选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彭堡村,土壤类型为灰钙土,前茬为冬小麦,秋机耕1次,春耙耱2次,地势平坦,茬口一致,土地平整,地力均匀,肥力中等,具有灌溉条件,地力等同于大田生产。参试燕麦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宁莜1号。所用化肥为磷酸二铵(含N 18%,P2O5 46%),且以当地施肥量187.5 kg/hm2为基准,在此基础上减少化肥施用量,代之以引入的微生物菌肥,研究其代替部分化肥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燕麦病害的抑制作用。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全量化肥施磷酸二铵187.500 kg/hm2(A);菌肥拌种+50%化肥,施菌肥磷酸二铵93.750 kg/hm2(B);菌肥拌种+75%化肥,施磷酸二铵140.625 kg/hm2(C);菌肥,全部菌肥拌种(D);以不用菌肥拌种,不施任何肥料作对照(CK)。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3个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30 m2(7.5 m×4.0 m)。燕麦播量及微生物菌肥使用方法:燕麦播种量为150 kg/hm2,化肥以底肥方式于播前一次性施入。微生物菌肥使用方法是将试验小区燕麦播种量的3/5种子用提供的菌肥拌种,播种前再与2/5未拌种的种子混匀播种(表1)。 1.3 调查指标及方法 生育期地上生长量测定:于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每个处理取3个样方(30 cm×30 cm),收获样方内燕麦地上部分,密封并立即带回实验室称其鲜重,于102 ℃下烘4 h,再于70 ℃下烘干至恒重,称其干重。生育期调查病害发生情况。产量测定:收获前2 d,每个处理取有代表性3个样方(30 cm×30 cm),收获样方内燕麦,脱粒、称重,并计算籽粒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育期燕麦地上部分生长量 由表2可知,燕麦地上部分的鲜重从分蘖期至灌浆期依次增加,且增加速度不相同,其中处理C在分蘖期鲜重居于第2位,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均居第1位,CK在这4个时期均为最低。这表明单施化肥、单用菌肥拌种及菌肥拌种+化肥都有助于增加地上物质生长量,但菌肥+75%化肥的效果较其他处理明显。 2.2 不同生育期燕麦干物质积累 由表2可知,各处理随着光合面积的增加,干物质不断的积累,从分蘖期之后,由于光合叶面积的增大,植株迅速增长,干物质的平均累计速度也在增大,但累计速度存在快慢区分,其中CK在各个生育期的积累量均为最低,在分蘖期累计量最大的是处理A,为1 222.5 kg/hm2,处理C次之,为1 111.5 kg/hm2。拔节期,积累量最大的是处理B,其余依次为处理C>处理D>处理A>CK。开花期干物质积累依次为处理C>处理D>处理A>处理B>CK,灌浆期依次是处理C>处理A>处理D>处理B>CK。以上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单用菌肥拌种及菌肥拌种+化肥都较对照处理有效的增加干物质积累,其中菌肥+75%化肥处理作用最为突显。在分蘖和拔节期,积累量居第2位,在开花和灌浆期,积累量均为第1位。 2.3 不同生育期病害发生情况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