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痕》,我们可以尝试解读它的精神内涵,却很难在现实中为这篇小说寻找一个真实的折影,因为残雪天马行空的写作方式,从一开始就未打算给她的作品设置特定的现实背景。然而,正如高玉在《论残雪的写作及其研究意义》一文中提到的“残雪90年代的小说越来越趋于内心,有了更多的隐喻和象征,但传统小说的因子还比较多,与现实的关联还比较密切,虽然晦涩,我们还可以猜测并解密”。[2]这种“解密”就是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为《痕》中每个精神符号找到现实折影。因为每个读者的人生经验和内心体验不尽相同,所以这些精神符号被解剖后的现实折影也必定不尽相同。这正是残雪作品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近藤直子.陌生的叙述者——残雪的叙述法和时空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2007,11(06):66. [2]高玉.论残雪的写作及其研究意义[J].文艺争鸣,2011(11):107.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