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实现了全国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但收入增速与前几年相比有了较大回落,尤其是市以下的县、乡两级收入增长缓慢,完成收入任务难度越来越大。几年来,各地在抓生产、上项目、发展新兴产业和培植财源的同时,先后提出并实行了社会化综合治税工作,一些开展综合治税较早、勇于善于改革创新和持续用力的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保障基层政权运转、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现就开展综合治税工作的必要性论述如下,以期促进综合治税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综合治税的概念 综合治税是以建立多部门协作治税体系为保障,以提高组织收入能力为中心,以“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信息支撑、齐抓共管”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税体系。实行综合治税,以信息共享为手段,以税源控管为核心,全面有效地集中各相关部门涉税信息,并加以分析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涉税信息不畅、涉税源头控管不严、征管不到位问题。同时,通过对涉税信息的综合分析利用,可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对税收收入和经济形势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是政府以及财政经济工作一项新的、重要工作内容。综合治税的主要内容是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治税手段、拓展监控范围、增加地方财力。综合治税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 二、综合治税的重要性 (一)综合治税是落实依法治税、促进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 实行社会化综合治税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税收征管法》和《预算法》等都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支持、协助财政税务部门依法组织收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在法律的层面上,为我们实行综合治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保障。这也说明,建立社会多部门协作的综合治税体系,强化税源的基础管理和监控,才能为依法征税、应收尽收提供可靠的税源依据。特别是在现阶段,税源的多样性、流动性、隐蔽性等特点越来越明显,税源此消彼长、掌控难度大大增加,再加上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社会整体诚信纳税意识不够,推行综合治税是依法掌控税源、有效加强管理的迫切需要。各级综合治税部门要澄清模糊认识,摒弃无所作为的错误观念,坚定不移地探索前进,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综合治税工作持续健康开展。 (二)综合治税是应对当前严峻的财税形势、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长期积累下来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理想等矛盾逐渐显现,财税收入进入中低速增长期。特别是2008年以来,财政收入增幅呈现振荡波动状态,完成全年任务压力和困难加大。总体上看,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回落,省、市级收入有增有减,县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收入下滑较多。税收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非税收入所占比重上升。面对严峻的财政收入形势,各级综合治税部门要统一思想,牢牢把握组织收入这个中心,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强化综合治税手段,推动财政稳定增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提供财力保障。 (三)综合治税是完善征管机制、提高收入质量的重要措施
从税收收入征管层面看,个别地方客观存在着收入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征管不到位,存在跑冒滴漏现象。由于税源监控难度大、税务部门征管力量不足等原因,一些地方对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未能做到全面监管、应收尽收。二是税收任务层层加码导致税款虚收。由于经济增速的放缓,部分市县为了满足刚性增长的财政支出需求,层层追加税收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提前或超额征收税款,形成所谓的“过头税”。虚收的存在,不仅透支了地区、行业发展的未来,还恶化了企业生存环境,加剧了企业困难,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埋下隐患。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实现治税思想和治税方式的有效转变,通过建立综合治税大格局,强化税源控管,堵塞漏洞,为财政增收开辟新源泉。同时,通过综合治税,进一步加强税务机关的协同配合和有效监督,确保各项税收政策的落实,实现依法征税、规范征税的目标,有效提高收入质量。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