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中心 信息中心是全区信息化网络运行的“大脑”。我们将800平方米的区教师进修学校五楼整体划拨给教育信息中心,投资200余万元,集中全区的教育硬件资源,建设了全新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主要有网络中心机房、网络教研室、网络课堂录播室、视频会议室、远程监控室、网络演播室、网络导播室、网络培训室8个专业馆室,使其成为全区教育的网络中心、数据中心、资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教师网上培训中心、对外信息发布中心和应用指导中心。 4.定制度 良好的执行力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来保障。我们从实际出发,以保障运行、推进应用为着眼点,制定和完善了《阿城区教育城域网管理办法》、《阿城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实施意见》、《城乡互动课堂实施意见》、《网络教研活动实施意见》等制度,形成了班班通、信息化专业馆室管理制度汇编等一系列操作性强、符合我区特点的教育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和评估考核办法,指导学校的管理及应用。 5.抓培训 培训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率、应用水平的重要环节。2013年,我们启动了第四轮阿城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培训三年计划,并将该培训列入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其培训的合格证书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必备条件。2013年已完成10批次、4个模板的培训任务,全面加强了管理层面、技术层面、应用层面三支队伍的培训工作,为城域网的全面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6.育骨干 信息技术骨干既是实践者,又是引领者和示范者。针对省厅、市局领导给我们提出的“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力度”这一课题,我们组织了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大赛活动,在小学、初中、高中全面开展,设有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深度融合课、电子白板环境下的互动课、多媒体环境下的常态课三个层次,全区报名教师达300余人,经过层层筛选、专家认定、网上投票等环节,最后评选了12名教师作为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优秀教师。我们将这些优秀教师确定为区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骨干培养对象,一方面加强培养,另一方面使之成为全区信息技术的引领者。 发挥城域网优势,以提高教学质量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确保高质量用网 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根本在应用。针对我区教育城域网建成凸显出的高速度、高画质传输的优势,我们深入挖掘了五项视频应用。同时,结合教育城域网大数据、大存储的特点,探索出五项数据资源应用。 五项视频应用,一是开展网上视频教研活动。我们利用网上教研系统搭建了基站式网络教研平台,以教研员为核心,利用视频平台定时或预约开展集体备课、视频在线研讨、在线评课议课、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教学引领、主题论坛等多种活动。每个学科两周一次网上教研活动,已经形成网络教研常态化。二是开设网上互动课堂。我区已有18所学校建立了网上自动录播教室。其中城区优质名校主讲端3个,农村互动端15个,覆盖了农村所有中心小学。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紧缺或薄弱的音体美学科,由主讲端提供精品课程,互动端选择性参与,主讲端相关学科与互动端的相关学科形成教学联合体,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学校开全学科,开好课程的问题。目前,胜利小学和阿什河南城小学的英语学科,实验小学和松峰山中心小学的音乐学科互动课堂已经形成规模,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三是开办网络直播电视台。我区网络电视台是利用虚拟演播系统的在线编辑,实现在线实时直播功能,通过城域网开展面向全区学生的法制、安全、心理、科普等讲座。网络电视台坚持自办节目,开设了教育新闻播报、专家访谈、关注、我的MV四个栏目,每月四期节目,面向学生播出,深受学生喜爱。四是开启视频会议系统。我们探讨科学使用视频会议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首先在信息技术培训、财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启动了视频会议系统。五是开通网上校园安全管理系统。我们将全区86所学校2000余个监控点通过城域网集成,实现了实时监控。在信息中心建立了校园安全可视化指挥平台。根据不同的权限进行访问,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Pad或手机查看学校的常规管理及校园活动情况。2013年10月31日,吉林松原地震波及我区后,我们立即通过校园安全管理系统,指挥并监视全区所有学校在最短的时间内疏散学生到安全场地。 五项数据资源应用。一是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我们将华乐思自主学习资源、人教资源、农远IP资源、空中课堂资源、课本自带光盘资源,以及由我们教研部门主导、名优教师共同参与建设的阿城区域特色资源库等各类资源整合起来,通过20台服务器进行分类存储发布,以阿城教育门户网站作为资源入口,以教育城域网作为传输路径,保证资源推送到每个班级,实现了资源的随用随调。二是实现网上集体备课。在全区实现利用网上资源备课的基础上,龙涤中学率先进行了网上集体备课的尝试,经过两年实践,教育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在2013年高考中作为普通高中的龙涤中学一、二本进线率达到60%,在哈尔滨市普通高中中成绩名列前茅。我们在总结龙涤中学网上集体备课的经验基础上,自主二次研发导学案式集体备课系统,这一系统将实现全区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师可以在网上同备一节课,并具有及时评价、及时检查、及时管理的功能,教案、学案同时生成。三是实现办公信息化。我们先后引进了教育信息化软件系统,包括公文流转、协同办公、财务管理、学籍管理、人事管理等功能。学校不必建设自己的软件平台和服务器组,通过城域网统一数据,统一使用,集中管控。四是实现软件共享。全区统一购置了在线点播直播系统、电子图书系统、在线录播系统,基于上述软件系统倡导学校建设校园网络电视台、网络电子阅览室、网络录播教室、网络自主学习教室、Pad终端电子课本教室,软件的共享,大大节省了建设资源。五是探讨微课程。微课程是构建网上自主学习的“新班级”、“大集体”。教师将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录成视频,学生通过微信或网站免费观看。此项目我们正在与有关专家和公司进行论证,以期尽早利用微课程实现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 以上是我们在试点区建设过程中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初步成效。省市教育部门推进信息化的脚步铿锵有力,这是我们过去更是我们未来做好信息化的源动力。我们也深知,无论在硬件建设、软件投入和实际应用方面,与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也正是我们努力攻坚、赶追先进的关键和突破点。相信在省市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方面的鼎力相助下,阿城区教育信息化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