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笔者根据地质工程风险管理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地质工程风险表现及其风险管理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地质工程;风险管理;立项风险;决策风险 1.地质工程风险管理的分析 1.1地质工程管理特征。 从地质工程管理的实质来看,可以将其抽象成一个工程系统与诸多自然系统的结合体,基本目的是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改造与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工程与环境的有机和谐结合。整个地质工程系统涉及对自然因素的认识能力、工程本身的特性、工程建设以及工程成果监测与评价等诸多方面,其管理的特征是系统性思维和过程化管理,以确保地质工程各项相关工作有机的协调、配合和有序地开展综合性、全局性的管理活动。 1.2地质工程风险的表现。 地质工程从启动到实施过程中,直至项目竣工后的工程运行阶段,都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充满了风险,整个系统具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大基本特征。在时间维度上主要表现为自然系统的客观存在性和人们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在空间维度上主要表现为系统作用域的风险性。 (1)立项风险。 从风险的双重性来看,引发风险的因素既来自地质体本身,也来自人类本身,它是客观存在和主观认知的结合体,而且后者已成为风险的根本性来源。在立项阶段重点是:考察和评估项目目的和目标是否明确、合理,是否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分析,效果和效益是否可能实现,是否可能产生预期的作用和影响。 (2)决策风险。 在实施项目计划目标时,对自然界的认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任何方案都不可能保证预先的设计和决策都是最优的,对同一个方案,如果选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最优的结果往往也就不同。因此,方案的取舍缺乏一个明确的指标,就使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显得繁琐,组织最后实施的往往不一定是当初确定的最优方案。 (3)技术风险。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伴随着人类在认知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进程而得到不断的发展,同时人类改造自然又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随着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地质工程的技术风险越来越集中在设计、施工和监测预报主要环节。 (4)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地质体所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认知能力和社会环境的变动都会给工程带来风险。 (5)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施工组织与实施、计划与协调、合同管理、安全质量的监控能力、团队的组织等诸多因素。 (6)人力资源风险。 在运行过程中,建设单位所面临的风险与所掌控的人力资源以及经营管理者的素质、能力、风险意识、风险倾向、风险处理技巧有关。经营管理者对环境辨识错误、对生产经营活动预测不准、对风险活动决策失误、对风险过程监控不力,以及缺乏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均可能导致主观风险的产生。 (7)物料资源风险。 建设单位所投入的设备能否满足工程的需要、设备的性能状态及设备的利用率、工程所需的大宗材料能否满足需要、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市场价格的变动、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等)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均有可能对建设成本、建设周期带来风险。
综上可见,地质工程的风险主要表现为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工程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