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新世纪中国电影创作的发展与反思(2)

时间:2014-01-24 10:40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唐峰 点击:
二、电影创作应具有国际意识 电影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一种商业产品,因此,中国的电影发展也受到了国外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电影的冲击。而好莱坞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也说明了电影的创作要具有国际意识。世界各国为

  二、电影创作应具有国际意识

  电影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一种商业产品,因此,中国的电影发展也受到了国外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电影的冲击。而好莱坞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也说明了电影的创作要具有国际意识。世界各国为了抵御好莱坞的入侵,纷纷出台相应政策,中国政府同样为了扶持促进本国电影的发展,从各项政策上给予本国影片各种优惠政策,从影片的制作、发行、放映都比进口影片要优惠许多,但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中国电影进入商业领域的时间还不长,一开始也是在模仿好莱坞大片的模式,也希望通过中国式的大片抵御好莱坞大片,并以此打开国际市场,把中国电影推向社会。但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年《英雄》创造了5371万美元的票房成绩之后,中国式大片这几年发展得十分困难,"2012年全年共有75部国产片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仅为1063亿人民币,相比于2011年的2046亿元下滑了近一半,与2010年的3517亿元相比更是不断下降"[5]。国产电影在国内的火热朝天与国际市场上的冷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长远来看,电影仅仅依靠国内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好莱坞很多影片的海外收益都是多于本国市场的,因此中国电影也需要有海外意识,这样中国电影才能更加长远的发展。

  从中国电影的发展史来看,中国电影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好莱坞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前,好莱坞的电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但根据当时的票房统计来看,最卖座的电影往往却是国产影片,在当时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像是《渔光曲》票房在30年代是最高的,而40年代居于票房首位的影片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即使中国的电影市场完全向好莱坞开放,但是与我们老百姓最贴近,与观众产生亲切感和中国观众产生共鸣的影片也是能够得到中国观众认可的。所以,中国电影在积极努力抵御对抗好莱坞的同时,也要着眼于海外市场,积极推广中国的国家形象。一个国家生产的影片得到了世界观众的认可,它的电影工业才能是真正的强大了,因此就目前来看,我国可以说是个电影大国,而不能称其为电影强国。著名文化学者王元化先生曾指出,"中国的传统有很多可供开发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资源--不仅仅是形式、作风、气派、而是涉及内质的一种普遍理念的东西"。电影学教授尹鸿也曾说过"美国好莱坞电影依赖其政治经济的强势力量及其跨文化策略赢得了令全世界都望尘莫及、望洋兴叹的海外市场,而中国本土电影唯有深深地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土壤并准确地反映和表现转型时期社会状态及人们的精神格局价值观念的变化从而体现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意识和人文情怀才会获得与好莱坞相抗衡的力量"。所以我们的电影发展还很不成熟,缺的不仅仅是资金,不仅仅是技术,不仅仅是好的剧本,更加是对本国文化的真诚和热情。因此我国电影的创作应该充分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创作出让本国观众乃至国外观众都喜闻乐见的影片,壮大中国电影的实力。

  三、树立娱乐与现实相结合的意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电影始终扮演着对政治的宣传,对观众的教化,宣传道德的角色,政治任务大于娱乐作用。在中国电影进入市场化以后,很多电影生产者又过于重视电影的娱乐作用,一切以娱乐至上,票房至上,虽然这些影片都获得了高票房,但是这种圈钱的短期行为已经被市场慢慢地抛弃,因此近几年的中国式古装大片在文化层面上都遭到了观众的诟病。片面追求影片的娱乐功能,追求票房,忽视了电影创作的本质,这都不是电影能够长期发展的行为。香港电影在经历了十年的黄金时期之后迅速衰落,是值得内地影人警惕的。

  好莱坞的电影首要追求的是票房,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好莱坞电影在追求票房的同时也兼顾艺术的追求,所以好莱坞也生产出许多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影片,从每年的奥斯卡提名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好莱坞影片,也都是商业和艺术共同取得了成功的典范。从早期的《公民凯恩》《关山飞渡》到后来的《教父》《毕业生》,再到近期的《美丽心灵》《英国病人》,等等,在获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是好莱坞对艺术品格的追求。好莱坞在满足观众的娱乐化的需求同时,对观众的美国文化的潜移默化的渗透是值得我国电影人学习的。

  四、结语

  在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化的今天,中国电影不仅担负着娱乐大众,激发民众对现实社会的热情,同时还担负着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当今中国意识形态的宣传作用。中国电影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就要戒掉浮躁的心理,立足现实,在电影的创作上立足于市场而高于市场,追求娱乐的同时又很好地宣传中国民族的意识形态,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电影特性,使中国电影在新世纪中展现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http://news.mtime.com/2013/01/09/1504658.html.

  [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10/c_114313133.htm.

  [3]尹鸿.探索商业与美学的平衡--2009年中国电影艺术备忘[J].当代电影,2010(03).

  [4]陶东风.中国大片到了嗜血如命的时代[J].艺术评论,2007(02).

  [5]http://news.mtime.com/2013/02/19/1506977.html.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