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就业影响非常大,直接决定了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显得非常重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⑴教师课堂指导实验和学生课外自主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一些创新性实验活动,使学生对自己有兴趣的课题进行实验,甚至让学生自己规划实验内容和步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⑵真实实验和仿真实验相结合。由于信息安全专业的特殊性,其实践环节用到的软件和硬件非常多,价格也非常昂贵,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资金不是太充分,这样使得很多实验难以开展。可以由教师开发或者购买一些仿真实验设备,价格会便宜很多,实验效果也不受太大的影响。 ⑶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尽早地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学习更有针对性和主动性; ⑷应该改革过去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成绩的评定可以弱化期末成绩,增加学生自主实验的比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的设计和完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3提高教师的素质 我国在信息安全领域较国外差距较大,现行教育体制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安全人才十分不利[4]。目前的高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师多是来自计算机、通信、数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很多教师对信息安全专业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对已有的教师队伍进行适当培养十分必要。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参与信息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以此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后,可以考虑实行导师制,即每位学生入学后分配专业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提供建议和帮助,每位教师每届带3-5名学生。 4结束语 本文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和部分兄弟院校在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经验,针对信息安全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自身情况,提出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的素质等优化措施。相关措施在我校有了部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中问题。但是,由于信息安全专业的特殊性和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建立详尽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实验方案和实训保障体系、在本科高年级把信息安全专业人才进一步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工程性人才进行培养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沈昌祥.信息安全一级学科设置说明[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9(5):10 [2]张键.如何培养信息安全高素质人才[J].上海信息化,2011.4:18-21 [3]张栋冰,兰义华.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技术导刊,2008.7(6):8-10 [4]曾刚.校企合作下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2:110-111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