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并明确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又快又好地实现党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增强政治保障成为日益重要的前提条件。 一、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政治保障 1.人类文明进程中生态危机的形成 在原始社会,人类以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其低下,人类主要是依照自然法则生存,对自然形成不了危害,人和自然处于原始和谐状态。从石器时期进入铁器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业文明得到发展,导致人类社会向自然界扩张,但由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规模以及当时人口数量仍在自然界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因而,农业文明对自然生态破坏总体上是轻微的,人和自然依然能处于“经验型”的和谐状态。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西方国家率先进入工业社会,在资本和利润的强烈诱导下,西方国家疯狂掠夺自然资源,导致生态问题日趋严峻。例如,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发生由煤烟引起的大气污染事件,就造成268人死亡。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之后,借助科技进步,开始全方位开发和改造自然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的意识不断加强,人与自然之间行成主宰与被主宰、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其结果是,生态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蔓延。20世纪的30—80年代,发生了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和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等“八大公害”事件。1972年至1992年间,发生了北美死湖事件、卡迪兹号油轮事件、墨西哥湾井喷事件、库巴唐死亡谷事件、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莱茵河污染事件、雅典“紧急状态事件”和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等十起重大污染事件。 造成这些生态环境恶性事件的原因,是大工业生产出大量的垃圾及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当国内出现生态危机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便把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甚至直接把垃圾倾倒至发展中国家,从而给世界带来了生态灾难。 2.生态危机加剧导致生态问题政治化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生态问题在20世纪50、60年代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学者蕾切尔·卡逊1962年出版的《寂寞的春天》开启了现代环保主义先河,拉开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保护生态环境运动的帷幕,开启了对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生态批判。20世纪60年代后期,生态问题在西方引发了生态运动。随着生态政治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扩大,诸于环境保护局、地球之友、绿色和平组织、环境联盟等生态组织和生态绿党于20世纪80、90年代中期纷纷建立,开始对政府政治决策施压。生态环境问题在西方日益转变成敏感而重要的政治问题。 伴随着运动的发展,生态运动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推动了生态问题政治化进程。这不仅表现在多国绿党成员成功进入议会、欧洲绿党进行联合、政府与非政府间国际环保组织纷纷成立等方面,还表现在绿色运动、女权运动、民权运动及和平运动等各种运动与生态运动交融。生态运动组织实施者在不断扩大政治影响力的同时,还不断加强其运动目的的多元化,积极参与到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际和平、促进国际交流以及加强国际环保等活动中来,充分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发挥着自身的作用。生态政治运动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促进了生态问题的政治解决,也推动了政治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在西方发达国家引发生态运动,从而成为敏感的政治问题,而且在国际上已成为各国利益博弈的砝码。在全球深受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困扰之时,各国和各地区为了自身的利益,竞争和争斗日趋激烈。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仅推行“生态帝国主义”,而且还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生态责任,甚至往往借生态环境问题向发展中国家发难。落后国家和地区为了加快自身的发展以摆脱贫穷落后局面,强烈要求获取更大的发展权益、承担相应生态责任。因而,无论是在《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上,还是在全球气候大会、全球环境峰会以及其他国际会议讨论上,各国和各地区都或多或少以生态环境为中心在利益方面不遗余力地进行政治较量。 3.生态问题政治化表明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政治保障 生态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本身,处理起来也越来越政治化和复杂化。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化已经表明:解决生态问题必须依靠政治路径、政治智慧、政治制度和措施;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必要的政治保障。没有相应的政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将难以顺利进行,难以取得实效。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政治保障 1.当前我国生态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其一,我国对资源消耗大。“2011年,我国GDP占全球的10.48%,却消耗了世界60%的水泥、49%的钢铁和20.3%的能源。”①其二,我国有害物排放量大。据统计,仅2006年,我国废水排放总量达到536.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588.8万吨,烟尘排放量达到1088.8万吨。目前,我国江河水系已有70%被有害物质污染,3.6亿农村人口的饮用水达不到卫生标准;全国1/3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首位,仅机动车尾气排放2011年就“比1980年增加30倍,尾气排放总量增加14倍”。②其三,我国的生态退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占18%,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受污染的耕地高达上千万公顷,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③其四,我国资源遭遇瓶颈。“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57%,2/3的城市缺水,年均缺水量多达536亿吨,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④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