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台湾当局两岸政策的消极管制是导致今天两岸经济体总体层面的不对称特征存在的重要原因,这也使得马英九当局在两岸经贸往来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台湾朝野仍会担心两岸经济的不对称、相互依存可能会带给台湾以较高的经济和政治风险。以"陆资入台"为例,自马英九执政以来,对于陆资入台的态度,马团队一直徘徊在积极引资和保护台湾"安全"之间,一方面在岛内外经济情势的压力下不断放开"陆资赴台"的领域,另一方面,对"陆资赴台"对台湾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则担心更甚。这种纠结的心态,究其根源,在于随着两岸交流已经进入深水区,"先经后政"的交流策略限制了两岸交流的大发展,因为任何经济合作都不能独立于政治互信之外。 这样的不对称性就意味着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在未来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鉴于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以及台湾力争免于被"边缘化"是必然的趋势。可以预见,未来马英九当局将通过两岸经济关系制度化合作的落实和深化来消减两岸经贸往来中的不对称特征。同时,为了使两岸经贸关系能够深入和永续发展,克制岛内的敏感心态,突破"先经后政"或者"只经不政"的思维束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与大陆发展更多的共同价值和建立可行的合作机制,不断累积两岸经贸深入发展所需要的政治互信是马英九当局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二、马英九两岸经贸政策中的政治性格因素 学者徐青(2012)研究总结马英九的政治性格有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儒家政治人格的基本修养,信奉的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从政节操;二是能远离"权力弊病",自律严格;三是严格的家庭教育方式造就了马英九凡事追求完美、事必躬亲的性格;四是国民党的党性坚强,强力主张改革;五是马英九"高自尊"和"低复杂性"的性格特点导致其政治敏感度低[9]。 在两岸经贸关系的处理上,马英九重视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建设,顶住了岛内外各种反对势力,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传统士大夫式的政治性格。另一方面,自马首任以来,从"八八水灾"、"预防甲流感"到近期的"油电改革"、"核电建设投资"、2013年1月的"呛马大游行"、马行政团队的频繁换将以及最近的"王金平关说"事件的处理上,也反映了马英九处理危机能力的低下以及他的执政团队选人失当。马英九本人太拘泥于法律的框框,缺乏大开大阖,注定了他的执政团队守成有余,创新开创不足。这样的政治性格对于当下需要突破创新的两岸关系发展而言,有些勉为其难。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上,马也有着明显的单边思维,在所谓"台湾优先"原则下,对台有利即开放,不利则收缩,使得两岸经贸关系存在着较严重的不对等性,不利两岸经贸关系的行稳致远、持久发展[10]。大陆学者唐永红在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指出:"马英九做事谨小慎微……特别听得进去反对者意见……马在签订ECFA时不能大开大阖,导致台湾百姓感受不到ECFA带来的实惠。"[11]在"陆资入台"这一问题上,马英九当局颇多顾虑,设置重重障碍。2012年马行政团队推出的鼓励大陆台商回台投资的政策,反映出马英九当局对新形势下两岸经贸不对称互赖性的深刻焦虑。 三、马英九两岸经贸政策中的美国因素 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一直是影响马执政团队大陆经贸政策的重要因素。马当局目前的大陆政策目标与美方存在着高度的重合。马英九首任以来一直强调在"不统、不独、不武"的基础上维持台海现状,这样的政策诉求与美国长期以来奉行的"一个中国,维护现状,大陆不武,台湾不'独'"的政策不谋而合,受到美国的充分肯定。自2008年以来,由于两岸关系的重大变化,以及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力出现下降趋势。同时,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调整,从目标到主要措施,虽然都有明显针对中国的意图,但关键在于不是与中国对抗,而是要"借重与牵制"中国。所以,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调整,没有也不会增强美国插手、干涉台湾问题的战略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因素会通过以下途径对马两岸经贸政策产生影响。 第一,支持马英九当局两岸经贸政策总体趋势不变。由于马英九推动两岸经贸深入发展,与美国台湾政策有着相当的交集,并未挑战美国台湾政策的底线,马第二个任期内两岸经贸领域的深入合作对社会、政治、军事等敏感领域的外溢效应还不能太乐观[12]。鉴于此,美国对于两岸经贸的深入发展乐得展示高姿态。 第二,事实上部分化解了马英九两岸经贸政策面临的岛内压力。美高层官员一再赞赏马英九致力改善两岸关系,有助于增强马推动两岸和解政策的信心,遏制了民进党借攻击马两岸经贸政策操弄"统独"议题的气焰,化解岛内民众疑虑,引导其继续朝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向迈进。 第三,支持马团队拓展"国际空间"。美官员及学者更一再宣称,"要看到台湾有真正的国际空间",奥巴马呼吁中国大陆应给予台更大的"国际空间",否则将削弱马英九的执政地位等。而马英九当局也是心有灵犀,在两岸关系的博弈中积极利用美国因素,把祖国大陆支持台湾拓展"国际经贸空间"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未来的两岸经贸政策的延伸和附加条件。 四、马英九两岸经贸政策中的民意因素 马团队的大陆政策必须建立在广泛民意支持的基础上。马英九非常重视民意对其大陆政策的支持,一直强调"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原则,他所提洽签"和平协议"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民意高度支持"。过去4年来,台湾民众"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没有改变,马英九推动两岸经贸发展的政策得到了台湾主流民意的支持。在操作层面上,截止2013年5月底,两岸积极推动了8次"陈江会谈",共签署18项协议。根据台湾政大选研中心、台湾中华征信所、柏克公司、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民意与政策中心、台湾TVBS民意调查中心等机构的调查显示,会谈获得了绝大多数台湾民众的支持。 民意的高度支持,使马团队更确认,制度化协商是处理两岸复杂情势及稳定双方关系的正确道路。其一,随着两岸制度化协商的不断深入和两岸经贸关系的不断升温,台湾民众对两岸和平稳定的现状越来越有信心,如台湾民众对"陈江会谈"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的认可度从第一次会谈的59.9%,上升到第四次会谈的68.3%和第六次会谈的73%。其二,台湾主流民意对"陈江会谈"的总体效果认可度不断上升并维持在高位,对于"透过两岸制度化协商来解决交流问题"这一条的民众支持满意度,从第二次会谈的71.8%、第三次会谈的73.8%,上升到第七次会谈的84.8%的高位。其三,台湾民众对直接能够感受到的两岸会谈成果更加"有感",如台湾民众对两岸海空运输协议、邮政协议、共同打击犯罪等会谈成果的满意度高达七成五以上;对金融、陆资来台、投保协议、医药卫生合作等行业性较强的协议满意度相对较低,但也基本都在六成以上。未来马行政团队对大陆政策的走向也仍然将受到台湾主流民意的影响。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