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安部公房早期作品的寓意探究(2)

时间:2014-01-18 13:37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杨嬿琳 点击:
在我变成茧之后,茧的里面时光停滞。外面天色变暗,茧里却永远是黄昏,里面照射出的夕阳的光芒把茧映得通红。这个静止的画面充满了温暖和谐的假象。但紧接着他登场了,他发现了变成了茧的我,觉得捡了个稀奇的玩艺

  在"我"变成茧之后,"茧的里面时光停滞。外面天色变暗,茧里却永远是黄昏,里面照射出的夕阳的光芒把茧映得通红。"这个静止的画面充满了温暖和谐的假象。但紧接着"他"登场了,"他"发现了变成了茧的我,觉得捡了个稀奇的玩艺儿,并把我"丢进了他儿子的玩具箱里"。作者利用这个突然出现的外力打破了温暖的童话式的假象,把丧失了存在权利的个体的渺小、无足轻重的真实图景呈现到读者面前。
  小说中先用写实的手法引出了"疏离感"这一主题。当主人公向象征着有产者的"女人"问询,希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住所,获得自己存在的证明时,女人的表情经历了如下的变化。
  I从半开关掩的窗户里露出一张女人的似乎很亲切的笑脸
  II女人的脸顿时紧张起来
  III女人的脸上露出恐惧的神色
  IV女人的脸变成了一堵墙壁(着重号为引用者所加)
  从"笑脸"到"墙壁"的变化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我"在看到女人的脸变成一堵墙壁的时候,不禁慨叹"这就是女人笑脸的真相"。此外法律与国家机器也对无家可归者严加逼迫,这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社会的制度化冷漠,即人与社会的疏离。
  在四处碰壁之后,主人公变成了一只"茧"。随后,安部颇有深意地写道:"家虽然有了,但回家的我却不复存在了。"这实际上提供了"房屋=人的存在"的现实语境。在这样的语境中,"茧"就不仅仅是作者所描述的具体栖身之所,而具备了隐喻的前提。
  可以认为,"茧"的形象从隐喻的角度刻画了在物质化的都市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双重疏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茧"和安部作品中经常出现"墙"的隐喻有所不同,墙表示一种"隔断",但"茧"除了"隔断"的形象之外,还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形象。本雅明在《弗兰茨?卡夫卡》一文中的评述同样也适用于《红茧》:"正如K住在城堡山下的一个村庄里一样,现代人居住在他的身体里;身体在悄悄地离开他,对他抱有敌意。"在本雅明的叙述中,这表现为自我的流放。所以"茧"的形象更为强调现代人的自我封闭、孤独的困境。
  与《红茧》中个体从异化的世界消亡的隐喻相比,《三则寓言》中另一篇小说《洪水》则提供了迥异的视角。小说描写了天下的穷苦大众全都物化成液体,然后汇成了洪水,摧枯拉朽,势不可挡。而富人们则得了恐水症,个个谈水色变,最后连诺亚也抗拒不了洪水的力量。显然《洪水》更接近于政治隐喻,它影射了群体对抗异化的社会,追求自由、超越的可能。这衬托出《红茧》中个体面对荒诞现实时的无力感,凸显出丧失了反抗、超越的精神就宣告了只有被动地丧失存在权利的主题。
  安部的作品虽然在样式上显示出和传统悖离的倾向,但是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关注仍然是他文学的内核。通过《红茧》我们可以看出,在异化世界中,个体的存在困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疏离是每个现代人无法回避的问题。安部用他独特的方式努力唤醒沉睡人们意识中对荒诞现实的抗拒,对真实存在的追求。
  三、安部公房的中后期作品风格研究
  在安部公房中后期的作品中、努力打破共同体的束缚,在都市的孤独中,寻找和创造存在的新路。他的《砂女》描写一个昆虫学者在现实不断侵蚀自己的生活的威胁下,作出自己的选择,进入一个砂洞里,在不断地与侵蚀而来的砂搏斗中,绝望地发现了现实世界的一个新侧面。作者着力表现主人公与砂搏斗的精神运动,寓喻人在混乱的社会的孤独中,通过努力才能创造人的存在的客观条件,才会寻找到存在的可能性。《砂女》作为存在主义代表作。更具典型的意义。
  可以说,安部公房的作品大多是描写人与现代社会的疏远,陷入孤独和绝望的生活,于是设定奇异的幻想,比如设定在一个"物体"内,自在地转换形象和构建非现实的世界。来追求人的内在性。他的《墙--卡尔玛氏的犯罪》设定在"墙内",《砂女》设定在""砂洞内",暗喻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互不沟通,处在一种绝对孤独的抽象世界里。
  安部公房在现实中发现了超现实,又努力捕捉超现实的现实。他塑造的人物无论变身、变形的形象是"茧人"、"墙人"还是"砂人"、"箱人"等.都作为构成现实的总体,构成"物"的世界与"实存"的世界,即外部的现实与内部的现实的双重异化。但他们虽然被双重地闭锁在现实的秩序和自我意识的内部,还是顽强地挣扎着表现自己的精神。所以说,安部的文学世界岂止没有脱离,而且深深而牢固地植根于日本的今日和明日的现实。在他的绝望内里,回响着希望之音。
  参考文献
  [1]吴学平.安部公房作品中的寓意探究[J].广州大学学报,2003,(2):78-80.
  [2]叶文玲.日本文学中的社会意识[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1):194-195.
  [3]楼盛华.安部公房与日本文学传统[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3):309-312.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