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考

时间:2014-01-17 11:46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孙方 点击: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的根本选择,对实现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如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展开论述。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一、"人要拉出来",打破旧有框架,重构发展新格局
  长期以来,由于受二元结构和二元体制的制约,我国城乡规划脱节,建设割裂进行,城乡间无法进行正常的集聚和扩散,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优化配置,严重影响了城市和乡村的健康发展,使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因此,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把人从旧框框中"拉出来",打破二元结构和二元体制的制约和城乡建设分离的状况,重构发展新格局。
  一是把人从旧的思想框框中"拉出来"。春种秋收,年复一年,单调重复的农耕生活循环而有规律,形成了农民的封闭意识和内向心态,使得他们不想趋新、变更,也不愿脱离农业去单纯从事其他行业谋生而固守小农操作。"富不必喜,穷不必怖","千买卖,万买卖,不如老驴翻土块",更多的农民强调向内探求,而不是向外开拓、进取。中国农村的这一现实,要求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把人从旧的思想框框中"拉出来",推动城乡融合。也就是说,要解放农民的思想,使他们冲破旧的思想框框,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是要把人从旧的地域框框中"拉出来"。城乡社会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区域作为载体的,要打破城乡建设分离的状况,就必须把人从旧的地域框框中"拉出来",统筹规划城乡建设、优化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空间布局、强化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空间联系,实现城市与乡村之间有机结合、互动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不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就打破不了传统的格局,就很难实现"城"与"乡"的统一。当然,在规划中,要根据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定位各区域功能,合理安排城乡居民居住区、工业区、商贸区等空间布局,以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等资源,使城乡发展的相互衔接和相互促进。
  二、特色要留住,科学规划村庄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实现城乡一体化,根本目的是为了打破城乡二元经济和二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而不是使城乡一样化。城与乡各有特点、优势、地位、功能、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不可替代,不要企图通过"消灭"农民、"消灭"农村来达到城乡一体化,农村将会与城市长期共存。所以,村庄建设中,大拆大建是一大误区。有些基层干部认为,对村庄进行撤并、迁移和重建,可以节约土地,可以让农民树立集体土地集体所有的观念,还可以使村容村貌整齐划一,美观且方便管理。但是,大部分村庄集镇都有几百年以至上千年的历史,有些村中还"珍藏"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村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如果推倒重来,那就可能毁掉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节、格局和脉络。因此,对新农村的建设,要随物赋形,留住特色,不可盲目从众。
  留住村庄特色,编制规划和落实管理机制要先行,不能没有规划瞎整治,也不能不编制规划乱建设。村庄建设规划,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解决村庄的实际问题;要延续特色,继承文脉,保护和延续整体的景观;要节约用地,同时,要体现生态优先。另外,村庄建设规划要着眼长远,"适度超前"。
  三、"钱要投进去",发展区域经济,为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经济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上奋斗了几千年,他们的汗水充分证明了一点,就是单靠种地根本无法致富,甚至连温饱都无法解决,也无法确保农村稳定。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民看农民",必须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从单一到复合的转变。
  城乡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关键。多年来,农民被牢牢束缚在极为有限的土地上,由于农业经济的单一性,造成大量劳动力过剩,给农村发展带来沉重负担。因此,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必须培育起自己的特色产业,实现经济从农业主导到工业主导的重大转型,使非农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这不但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还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使当地农民就地、就近向非农产业转化,从而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同时,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还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奠定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基础。因此,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向农村投资,要合理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提高农村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农村工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城乡一体化又是的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体制要科学,冲决横亘在城乡之间的大堤,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城乡一体化,体制的推动特别重要,因此,要冲决横亘在城乡之间的大堤,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是其重要内容。第一,要统一户籍管理、就业服务管理、社区管理,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使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第二,要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城乡科技服务体系和城乡邮政公共服务体系等,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繁荣城乡文体事业,使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第三,要推进城乡交通、电力、邮电通讯、供水供气、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一体化建设,使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第四,要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培育城乡流通主体,加强城乡市场对接,加速城乡各类要素流动,使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