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大学生微博使用行为、动机与孤独感关系(3)

时间:2014-01-09 11:42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黄文森 点击: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孤独感体验,但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的孤独感没有差异。Weiss(1973)提出孤独包括社会孤独和情感孤独两类,在本文的孤独感因子中社交孤独和另外三个因子(归属情感、社会支持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孤独感体验,但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的孤独感没有差异。Weiss(1973)提出“孤独”包括社会孤独和情感孤独两类,在本文的孤独感因子中“社交孤独”和另外三个因子(“归属情感”、“社会支持”以及“人际渴望”)分属这两种类型。大学生由于社交孤独而选择使用微博来“逃避现实”,而又出于情感孤独而在微博上寻求“社会交往”。与社交网站不同,微博的社交服务功能远不如其信息平台功能优势,而且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微博粉丝(或听众,腾讯微博对关注者的称呼)基本局限于现实的好友(或QQ好友),因而孤独感越强的人,往往使用微博来逃避现实、消遣或者维系现实的人际,很少通过微博“索要”现实无法得到的人际交往。这是微博时代网络使用与孤独感关系的新特点之一。
  微博使用强度与孤独感不显著相关,这是本研究意料之外的。该结论以个案的形式拒绝了之前一直流行的研究假设(Kraut,Patterson,1998;Lavin,etal.,1999)。导致结论相反的原因可能有三:其一,微博仅作为单一网络平台其与大学生孤独感之间的影响作用尚不突显,尤其是主要影响孤独感的社交和娱乐游戏等[9]网络服务功能在微博中并不突出。其二,大学生群体的不同人格特征或人际环境对不同个体心理的影响,间接干扰我们对孤独感与微博使用关系的测量,其中心理要素(如人格、性情等)、人口学因素(如性别、经济地位)、网络服务类型(如信息服务、社交服务)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因素;最后,不排除主观判断造成的样本规模以及系统误差的影响。孤独感与微博的使用习惯存在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归属情感”较差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微博的人际使用功能(包括“@”功能和私信功能);反过来,说明微博的人际交往功能可以缓解大学生现实的人际关系紧张。以上发现与前人对社交网站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虽然SNS与微博的功能不尽相同),阴良[10](2010)在对人人网的研究中发现“孤独感强烈的人,并不是在使用的频率、深度上表现得突出,而是在‘认识更多的朋友’方面表现突出”。同样,孤独感强的人试图通过使用微博来弥补现实的社交缺陷或以此获取慰藉,并没有在媒介的使用频度和深度上有所增加,而是表现在与微博好友的联系互动。这是孤独感与微博使用关系的又一新特点。
  虽然微博使用与孤独感的相关关系已得以验证,但它们之间的指向问题以及孤独感作为心理因素的具体作用机制,尚待研究;同时,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多的中介影响如羞涩、依恋、自尊、家庭功能和人际信任等变量应该被考虑进来,以在把握大学生微博使用与心理动因规律的基础上,更科学地引导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行为。
  参考文献:
  [1]刘晖.Twitter:微博客时代的到来[J].传媒,2009(10).
  [2]刘旺,黄克乐.互联网使用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1(11).
  [3]WeissRS.Loneliness:Theexperienceofemotionalandisolation.Cambridge,1973,Peplau,L.A.,&Perlman,D.(1979).Loneliness:asourcebookofcurrenttheory,researchandtherapy.NewYork:WileyInterscience.
  [4]Morahan-MartinJ,SchumacherP.Lonelinessandso-cialusesoftheinternet.ComputersinHumanBehavior,2003,19(6).
  [5]GinaMasulloChen,Tweetthis:AusesandgratificationsperspectiveonhowactiveTwitterusegratifiesaneedtoconnectwithothers,ComputersinHumanBehavior,2011,27(2).
  [6]DavidJohnHughes,MossRowe,MarkBatey,AndrewLee,Ataleoftwosites:Twittervs.Facebookandthepersonalitypredictorsofsocialmediausage,ComputersinHumanBehavior,2012,28(2).
  [7]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刘加艳.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使用特点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4(3).
  [9]MonicaT.Whitty,DeborahMcLaughlin,Onlinerecreation:Therelationshipbetweenloneliness,Internetself-efficacyandtheuseoftheInternetforentertainmentpurposes,ComputersinHumanBehavior,2007(23).
  [10]阴良.孤独感、社会认同与SNS使用之研究——以人人网为例[J].新闻大学,2010(4).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