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了解一个人,要查个人简历;了解一台设备,要翻阅设备台帐;了解一个单位(企业),要看其概况;了解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追根塑源,要疏理原始记录。当我们承担课题《岭南医药文化》编写时,首先要去档案室,查阅相关人,相关事,相关单位的档案。当我们想知道百年老字号企业创业历程时,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了相关企业的档案室。我们原以为有的企业创始距今已几百年,会有什么资料留下吗?没想到,不仅有记载,还有传奇故事,以下举几个实例: 1同心济世创陈李济 陈李济创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是我国中药行业现存最老字号之一,2010年陈李济创制药企业最老吉尼斯世界纪录。 陈李济是由商人陈体全、李升佐共同创立,名号"陈李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南海商人陈体全某日收得货银乘船回广州,匆忙之际,将货银遗落于船上,被熟谙医道在广州开中草药店的李升佐拾获。李升佐不因财昧义,在码头久候失主,将货银全数还给陈体全。陈体全遂将遗金半数投资于李升佐经营的中草药店,并取名为"陈李济药店",二人共同合作经营。并用红柬写下合作文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两人经考究字号取名"陈李济"--首先是陈李各取一姓,以示永久合作,同时内含"同舟共济"的意思;再者是办药店必须有"存心济世"之愿望,寓意深远。 陈李济一直以"陈李同心,和衷济世"为创办理念,选用上乘的药材,严谨的配方,制成的古方正药品质远近闻名,且诚信经营,其发展蒸蒸日上。 2万应药酒创冯了性 冯了性药铺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冯了性主持药铺于1659年。 冯了性的父亲冯国琳,字炳阳。生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荷塘乡龙田村人。明万历年间,冯炳阳在荷塘经营药店,精通医道,行医有术,附近一带名气渐高。冯炳阳自己喜欢钻研验方,加上多年的行医实践,几经研究试验,创制了一种用于医治风湿跌打等疾病的药酒,取名"万应药酒"。初为自用,并赠与街坊乡民,后因疗效确切,前来购药者渐多,药酒渐渐也传出了名声。时值佛山工商业兴起,冯炳阳看准这一时机,于明朝万历年间,将药铺迁到佛山镇正埠渡头(佛山汾宁里,即现今百货大厦),在这里搭了一个棚子出售药酒。冯炳阳年老后,将药铺交由儿子冯了性打理(约1659年)。 冯了性,字嘉会,号了性,生于崇祯三年(1630年)冯了性天资聪颖,生性好学,协助父亲经营店务。父母历来虔诚礼佛,冯了性深受影响,向往佛学。青年时,抱着慈怀济世的愿望,悉心进一步提高"万应药酒"的功效。他游历了不少名山古刹,遍访名医高僧,一度削发修行,既练武功又潜心求学。在修行期间,方丈赐名"了性"。 3普济众生创敬修堂 敬修堂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在广州城南口挂牌营业(今人民南路175-179号)敬修堂创始人钱树田名字叫世禄,字宠光,号树田,人称树田公,生于乾隆十八年癸酉(公元一七五三年)三月二十日。自幼习读儒家典籍,年轻时曾多次应秀才考试,却都未入选。钱树田有感于科举的黑暗,决定不再参加考试,而是来到广东,从事商业。钱树田受家族影响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深感"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故而又兼习医业,研究精深。 乾隆乙末年(公元一七七五年),广州时疫流行,百姓深受其害,因病之死者不知几何。年轻的钱树田凭借经商的积累,施药聘医,保全民众生命不可胜数,因他又深通医理,精研对症药物,在疫情流行期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谓年轻有为,一时间声名遍布乡里,向他求医问药的人就更多了。 有一年,广州有一巨商的儿子患了重疾,久治无效,奄奄一息。钱树田贩货一到广州,就受到巨商厚礼邀请,使他进退维谷。若贸然前往,一旦失手则担当不起,不去又怕得罪当地的富豪。他只好硬着头皮试试,由于行医多年,对各种病证博闻广见,经一番望、闻、问、切和细心检查后,心里就有了底。钱树田外施拔疹手法,内灌"回春丹"妙药,很快就治好了患儿的病。巨商为感激钱树田救子之恩,以厚金酬报,钱树田执意不肯收受。钱树田的品行,让富商敬佩不已,当他得知钱树田有意在广州开办药辅,却苦于资金不足未能如愿,便出资相助钱树田开办药辅,使钱的抱负得以实现。据说"敬修堂"就是这位巨商起的,寓意"敬业修明、普济众生",正是敬谨修合药物的意思,即修制一定虔诚,不敢不恭敬。 敬修堂的创办理念是"敬业修明,普济众生",由于钱树田抱着"扶危济困,解民疾苦"的宗旨办药厂,因此产品都是经过精心炼制出来的,疗效好,深受病患者的喜爱。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成为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中成药厂。 4奇妙茶方创王老吉 王老吉是在公元1828年(清道光8年)所创。 1828年,鹤山县围塾乡有一名医生名叫王泽邦,他想得到一种能医百病的秘方,于是,他带着父亲传授给他的浅薄的医药知识踏上了到处寻师访友的路途。在罗浮山,有个老道告诉他有一种叫"岗梅"的植物,对喉症特别灵验,曾经治好了多个患封喉症(即现代医学所称的喉癌)的人;在南华寺,有一个和尚教他认识了"木蝴蝶"、"火炭母"、"金沙藤"等本地药材的功效,还大致介绍了佛经的精要;在桂林,他结交了一个神秘的哑药师及其子弟……王泽邦身材魁梧,气壮如牛,为了能得到和体验别人的秘方,仿照"神农偿百草"的办法,以身试百病,曾在清远飞来峡试瘴疠几乎丢了性命,幸得云游四海、客居飞来寺的赖珍道士所救,才幸免于难,也就是在这时,从赖道士的手上他获赠了王老吉药方。当时的王泽帮如获至宝,急急拜别赖道士返回乡下。当年恰逢鹤山天花流行,王泽邦连忙将山上带回来的王老吉煲出药液给大家饮。一碗下肚,不到三刻钟,便人人感到神清气爽,结果全村无一人患上天花病。事隔一年,该地区又流行脑膜炎,人们饮用王老吉之后又躲过了灾难。一时间,王泽邦名声雀起,慕名来求药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乡中一些老医生十分妒忌,背后诋毁王泽邦为"王老几"。 后来,王泽邦在广州开了一间"王老吉凉茶铺",门庭若市。1839年,王老吉凉茶治好了林则徐的中暑病。咸丰二年(1852年),王泽邦被皇帝召进宫里,专门为文武百官煲制凉茶。 王老吉以普济众人为其创办理念。制备的王老吉凉茶疗效确切,价格便宜,不仅畅销广东、湖南、湖北、上海、北京等地,还销售至东南亚各国乃至欧美等国。 5行德济世创潘高寿 潘高寿药店始建于1890年,潘高寿的创始人之一是潘应世。 潘应世自幼便被贩卖到美国当苦力,为了回国实现"济人济世"的梦想,潘应世在1890年初,即清光绪十六年回到家乡广东开平月山镇桥头乡。1890年12月12日,潘应世偕同兄长等人在广州城开设了药铺,并把店号命名为"长春洞",又以"长春洞潘高寿"为药店产品的标识来招徕客人。因"潘"字与"攀"字的官话谐音,此标识既点出了店属谁家,又寄予了"长春洞里攀高寿"之意,昭明了潘氏兄弟办药铺存心济世之志。"长春洞"主要制作出售传统的中药膏、丹、丸、散,由于选料精良,疗效卓绝,"长春洞潘高寿"的牌子逐渐在百姓当中传开,药店的蜡丸行销广东各地,还远销到秘鲁、新加坡等国。 20世纪20年代,药铺交由潘郁生经营。由于1924年爆发了商团叛乱,"长春洞"药铺毁于兵蠡战火,后来,商团叛乱被平定,潘郁生计划恢复祖业,但重开的"长春洞"生意一落千丈。后来,潘郁生经过多次实验,创制出治疗感冒咳嗽的新方,并名为"潘高寿川贝枇杷露"。1929年底,潘郁生在广州正式启用"潘高寿药行"的字号,专营川贝枇杷露,而原来的"长春洞"仍然以经营蜡丸业为主。 潘高寿一直以济人济世为其创办理念,创制出的百姓所需的良药-潘高寿川贝枇杷露,疗效确切,产品又一祛中药苦涩之感,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开始畅销,产品还远销海外。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