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青岛市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公共交通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在近期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应考虑适当建设一定规模的BRT--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用于缓解由于机动车数量以及人口激增带来的交通拥堵,并最终形成由普通公交、快速公交以及地铁等轨道交通构成的立体化综合交通系统。 关键词:BRT;交通规划;轨道交通 1问题提出的背景 1.1青岛市经济社会现状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三面环海,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海滨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运势,青岛市201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7302.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一年增长10.6%,在全国各城市GDP排名中位列12,人均GDP为83739.79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45元。2012年末市区(含原胶南市)人口总数达到363.9万人,增长0.74%。全市2012年旅游总收入807.58亿元,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717.5万人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岛的交通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已形成由海港、机场、铁路、公路和管道五种交通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1.2青岛市交通现状 1.2.1居民出行 表1青岛市居民出行方式结构(2011年) 方式汽车电车摩托车农用运输车挂车其他类型 数量(辆)976095756256334136115494169 从表1中可以看出当前青岛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汽车,包括公交车、出租车或者是私家车。又由于青岛地表状况起伏大的特殊地理环境特点以及青岛市人口逐年增加,城市用地紧张,道路比较狭窄等原因,青岛市没有设置自行车道,自行车的拥有率越来越低。摩托车便成为市民方便的交通工具,它灵活性大,在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2010年,中心城区居民常规公交出行方式比重为22.1%,小汽车出行比重达28.4%,出行分担率上升了17.8个百分点,小汽车出行分担率增长过快。同时摩托车和自行车出行比重呈下降趋势。 1.2.2公共交通 公交--截至2012年末青岛市区共有公共汽、电车线路263条,共有营运的公交汽、电车5397辆,全市出租车达到9693辆。 海底隧道--2010年4月28日全线贯通的胶州湾海底隧道,是我国最长的海底隧道,全长7800米,分为路上和海底两部分,海底部分长3950米。该隧道位于胶州湾湾口,连接青岛和黄岛两地,双向6车道。海底隧道的建成标志着胶州湾两岸人员结束了依靠轮渡往来的时代,实现了东西岸半小时圈。 轮渡--"青黄相接"后,轮渡的客流量减少了50%以上。由于线路重合,青岛至薛家岛轮渡航线被关停。面对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巨大冲击,青岛轮渡有限公司未雨绸缪,向海上高端旅游进军,加大了海上旅游项目的开发,目前已开通了奥帆中心到栈桥、崂山、跨海大桥三条航线,为由海上交通向海上旅游的转变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1.2.3私家机动车 表2青岛机动车增长情况 年份机动车总量(辆)私人机动车 拥有量(辆)所占比例(%) 200179549064172880.67 20061248723102395382.00 20111476342122548683.01 从表2中可以看出,小汽车已经逐渐进入家庭,并且成为居民出行的一个重要的选择。2011年的一项针对11万人的青岛居民出行调查显示,青岛市家庭小汽车拥有率达到了20%,而2002年家庭小汽车拥有率只有4.1%,年均增长率为25.4%。私家车节省了车主出行的时间,并且更具有主动性,再加上青岛特殊的交通道路状况--没有自行车道,所以私家车越来越盛行。随着当前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私家车的数量势必还会持续增长,必将给城市的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 1.3青岛市的交通问题 1.3.1公共交通线路布设不合理 青岛市的公交企业在布设线路时不胜合理,有一些线路重叠现象严重,频频把线路引入"黄金区域"以吸引客流,其中线路最密集的香港中路上就有16条以上的公交线路,某些路段上竟有18条线路通过,给道路造成了巨大压力,增加了交通拥堵。 1.3.2道路容量不足 青岛市人均道路面积处于低水平状态,青岛市正处于从中心城市向郊区的扩散过程中,近几年青岛不断增加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的道路建设,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其次,青岛的老城区风貌保护点多,有些保护点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对路网阻隔很大,例如八大关风貌保护区,老城区的道路资源十分有限。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 1.3.3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滞后 青岛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相对滞后,经济发展又比较快,使得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供需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一是市区道路全面紧张,且缺少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交通,上下班高峰期或遇到突发事件时,有些路段堵车严重;二是停车设施严重不足,停车泊位总量一般应是机动车总量的1.1~1.3倍才能基本满足社会需要。而青岛的比例仅为0.3左右,停车矛盾十分突出,不少私家车只能停靠在路边,在一些较窄路段基本占到道路的三分之一以上。 1.4青岛未来的交通规划 随着青岛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对城市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青岛"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一主三辅"多组团的现代化城市框架需要一个全新的、更加科学、目标高远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作为支撑。根据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未来青岛市区共规划建设8条地铁轨道线路,总长227公里,覆盖七区,预测2020年轨道交通日客运量达122万人次,占公交总运量的17%。目前在建的是地铁(三号线),计划总投资175.4亿元,预计2014年完成。 2关于BRT 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简称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Rail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Bus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