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3-0005-03 1概述 当前大型企业面临占有科技和资本优势的国内外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的严峻挑战,市场竞争更多地体现在科技竞争方面,科技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而专利最能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我国企业要想走向国际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拥有核心专利来更好地应对竞争,控制市场并获得高附加值,专利拥有方面,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付出不懈努力,提升专利数量和质量,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加强企业专利管理。分析国外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发现成熟的专利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企业产品和技术推向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保障。 2企业专利管理模式 企业专利管理是复杂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灵活解决各种专利管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专利管理模式适应了企业的这种需要。企业专利管理模式就是将企业专利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反复运用于企业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运营、发展的全过程而形成的一种或一套管理体制、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 2.1企业专利管理体制 当前,专利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集中管理体制、分散管理体制和分类管理体制。这三种管理体制共同点在于,专利管理部门都处于公司管理层的核心位置,与决策部门、技术研发部门、产品生产部门、市场营销部门密切联系,统一管理专利信息、专利申请、专利运营、专利维护等全部专利工作,是总公司的智囊部门。 纵观国内外企业专利管理体制的现状,其中比较有益的做法应该是结合分散管理的原则,采取集中管理的模式,将专利战略制定、专利信息管理、专利研发管理、专利申请决策、专利运营、专利权维护以及其他相关法律事项纳入公司总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的范畴,同时将涉及到各个业务部门的具体专利事项,针对各自的特点授权给各业务部门管理,无法处理的可再提交公司总部处理。 2.2企业专利管理组织 企业专利管理组织是企业制定和实施专利管理战略的主体,在企业专利管理和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企业专利管理组织的设置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各企业要根据企业性质、业务内容、发展目标等因素,来确定本企业的专利管理组织的地位、职能和模式。 国家知识产权局和重庆专利局执行的两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型企业设置了专利管理部门,但是结构还不够健全,专业人员配备相比国外大型企业少。结合国内外公司专利管理的特点和成功经验,企业专利管理组织应该包括:企业最高决策机构、知识产权部、专利战略委员会、专利委员会、专利工作小组。以上部门应分工明确、各行其职,又要紧密联系、协调配合,并与企业其他管理部门一起,共同形成公司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专利管理组织 体系。 2.3企业专利管理制度 专利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专利管理的保障,指导企业根据专利管理目标和理念进行专利管理。专利管理制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各个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制度内容。但整体而言,一般包括总则、专利管理制度原则、专利权属制度、技术创新制度、报酬与奖励制度等。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谈一下专利权属制度和报酬与奖励制度。 2.3.1专利权属制度。明确专利权归属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企业应在遵守国际公约、各国专利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归属。对于职务成果和非职务成果专利权归属,许多大企业主要采取国外企业,比如IBM、三菱公司、日立公司等均采用签订协议或制定企业规章的办法,将知识产权归为公司所有。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虽然对专利权属做了规定,但由于比较抽象,我国企业可根据法律规定制定本单位的权利归属,比如:华为、中兴等企业在必要的时候,通过协商的方式将员工的非职务发明转为公司所有。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