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城市发展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需要坚持科技创新,重视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全面建设绿色环境下的生态城镇,谋求新型城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1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趋势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围绕节能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引进、研发突破一系列有益于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关键技术,使得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 1.1生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城镇环境质量。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生态城市和城镇建设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照生态型城市和城镇的基本条件用指标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建立了完善、安全、高效的环境保护技术,重点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管理和调控技术,为发展建设生态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系统支持。 1.2新型城镇化建设,确保生态环保厉行节约 建设生态环境的前提就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对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资源约束方面,应用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支持"家庭水资源回用技术"、"LED照明技术及产品"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一批先进的城市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关键技术,努力突破技术瓶颈,为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城镇提供技术支撑。 1.3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生态环境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 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清洁生产和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大"生活污水高效处理新工艺放大试验研究"、"节能环保型滚筒式污泥干燥设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废纸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工艺研究"、"城市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等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力度。 1.4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监控和信息管理更加严格 加强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系统管理,开展废气、废水排放在线监测技术及在线监测仪产业化技术研发;开展数据信息处理、传输与分析技术、实用化软件开发应用技术,监测技术规范体系及质量保证体系,建立重点区域、流域的污染源连续监测网络,加速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产业化进程,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积极开展环保相关指导性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应急监测组织和能力建设。 2新型城镇化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欠发达地区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时期的主要任务。新型城镇化,不能一味追求城镇化高速度和规模扩张,要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方针。 2.1加快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加快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利用;有色冶炼废渣、尾矿等大宗难处理固废资源化利用;废旧金属和塑料回收;建筑垃圾和路面材料、电石渣、脱硫石膏回收利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秸秆综合利用、废旧轮胎翻新、再生等一批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力度。鼓励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围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发展高端节能环保装备产品。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围绕新型节能换热器、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赤泥及大宗工业废渣利用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相关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制造。 2.2加快气体、液体有害物收集及回用 推广重点行业烟气脱硫脱硝、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及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等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非电行业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改造提升现有燃煤电厂、大中型工业锅炉窑炉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加快先进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及细微粉尘控制技术的示范应用。重点推广膜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重点示范污泥生物法消减、移动式应急水处理设备、水生态修复技术与装备。推广污水处理厂高效节能曝气、污泥处理处置等技术与装备,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快研发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源等污染土壤的治理。 2.3重视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与新型建筑节能材料体系、空调制冷与供热采暖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应用技术、建筑能耗分析及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更低能耗建筑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创新与示范。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与新型墙体材料、混凝土工程节材技术、建筑垃圾与工业废料回收利用技术与示范。重点加强对建筑节能、环保、抗震、安全监控。推动重大工程、地下工程、超高层钢结构工程和住宅工程关键技术推广,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建立技术研究机构和试验室,成为国家或地方某工程领域专项技术研发基地。 2.4充分利用农村秸秆、生活垃圾、林业剩余物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在适宜地区继续发展户用沼气,积极推动小型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生物质气化供气工程建设。鼓励沼气等生物质气体净化提纯压缩,实现生物质燃气商品化和产业化发展。促进生物质气化技术进步,提高设备效率和燃气品质,持续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鼓励因地制宜建设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基地,在城市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集中供热,在农村推广将生物质成型燃料作为清洁炊事燃料和采暖燃料应用。建成覆盖城乡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供应、储运和使用体系。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