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程组教师之间的合作 75%的受访者希望通过课程组教师之间的合作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合作性的特征,打破了学科界限,学生围绕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的内容涉及各种专业知识。对教师而言,个体化的教学难以胜任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方式,从个体化教学走向合作化教学。课程组教师之间需要经常探讨问题情景设计、课堂组织方式设计,各自的教学资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3.自我反思与教学研究 64%的受访者希望通过自我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核心因素。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需要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要研究课程学科体系、学生学习特点与能力、要考虑如何设计问题与研究项目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要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和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与进程,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4.学术研究 52%的受访者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为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一个缺乏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教师,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时代发展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主动探索,形成与研究性学习相应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 5.社会化开放交流 41%的受访者希望通过构筑"社会型"开放教师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必然来自于社会实际。既贴近生活实际,又符合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实验研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升华。因此教师角色必然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生活实际中的各类素材来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意义。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的老师专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201329080)]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