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隐性激励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的动力机制探讨(2)

时间:2013-12-02 13:26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唐继平 晏强 点击:
三、发挥隐性激励作用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 1、设置合理的目标和期望,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资助育人的终极目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指导学生根据家庭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与期望,

  三、发挥隐性激励作用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
  1、设置合理的目标和期望,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资助育人的终极目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指导学生根据家庭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与期望,明确学生需培养的能力。将育人工作贯穿于资助的全过程,师生保持良好互动,在资助工作中育人,不能将二者剥离或者让育人工作流于形式。
  2、完善学生各项考核、评比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竞争规则
  将声誉评价纳入学生评优评奖的考查体系中,加大学生声誉在各项考核中的权重;设置更加公平、合理、透明的评比、选拔规则,让困难学生认识到在这些规则面前,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丧失竞争优势。
  3、加强资助育人的平台建设
  资助育人工作可以活动和基地为平台,探索实施"参与型"资助、"发展型"资助,如: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典型励志人物宣传,设立校园创业超市、爱心基地等,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和感恩奉献的精神,让资助工作由输血变为造血,实现学生从受助到自助,从自助到助人的转变。学校也可与企业建立校企对接平台,通过设置社会奖助学金等方式引导企业定向选拔校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参观、培训和接受锻炼,有针对性的育人,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菜单和成长通道。
  探索资助育人的动力,有利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总结-思考-改进"的良性循环。资助育人的对象是有特定需求的群体,具有复杂的特点,在统一的资助育人模式下,如何切实做好权变的、个性化的对不同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并跟踪了解育人效果,是更加复杂的过程和巨大挑战。
  (注:本文系西南科技大学专项研究项目"高校资助育人的动力机制及平台建设研究--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项目编号:12sxb163)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林文伟、廖丽金、赵北琳:"人的全面发展"视阈下的高校帮困育人体系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2]余辉、唐继平、邓巧玉:新资助体系下高校助困育人模式探索[J].中国市场,2011(12).
  [3]黄燕、王林清、马彦周:参与式资助:我国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发展的新阶段[J].思想教育研究,2011(8).
  [4]Eugene F Fama. 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0,88(2).
  [5]黄建美:"全国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实践与理论研讨会"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6]赵贵臣: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方式创新研究--坚持经济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2(8).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