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经济中,金融资产种类繁多,每种资产具有不同的回报率。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这些回报率中至少有一种是直接由央行调控的,并成为金融市场中其他资产回报率变化的参考点,即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有的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即再贴现率)。很多将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国家将基准利率作为短期国债(例如1-3个月的国库券)的回报率。多数国家现在将基准利率和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联系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央行确定了基准利率,这个目标可以准确实现。在美国,美联储通过增加或降低准备金干预短期国债市场用于实现目标利率。而市场知道央行能够实现其目标利率,因此,央行决定改变基准利率的时候,它甚至不需要改变流动资产结余,只要宣布新的目标水平,其他短期利率就会随之变化。这是利率外生性的典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当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盯住目标利率时,政府的债券发行应该被看做是货币政策的一部分,是为了实现利率目标,而不是为了政府赤字融资。例如二级市场上供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债券数量不足时,财政部就必须增发政府债券,配合央行的货币政策。 (三)关于金融不稳定假说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明斯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是具有复杂金融制度的信用货币经济,是一种由各种现金流和相互依存的各种资产负债表构成的动力系统。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关键词是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是货币和金融,关键人物是银行家和他们的公司客户。 明斯基按照现金流的未来表现把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财务状况分为三类,即套头交易融资、投机融资和负债融资。第一种有足够的现金收入流可以弥补未来的利息支出;第二种是以再融资方式进行利息支付的投机融资,现金收入流足以支付未来的利息支出,但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有困难;第三种是长期亏损性企业的融资,靠卖出头寸来获得头寸,它不断地积累新债务。明斯基认为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的贷款条件趋于宽松,企业会利用宽松的融资环境积极借款。繁荣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结构发生变化,即由套头交易融资居主导地位的金融结构转变为投机融资和负债融资居于主导地位的金融结构。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减少货币存量、限制信贷规模)也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结构发生变化,投机融资会转变为负债融资,原先的负债融资企业会迅速倒闭。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某种外部冲击或者悲观预期也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结构发生不利变化,随之而来的债务--通货紧缩导致企业倒闭。 按照明斯基的理解,经济繁荣时期已经播种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信用货币系统有着与生俱来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是造成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从政策角度看,金融脆弱性的责任并不在央行,政府不去有效地干预金融危机才是真正的祸根。在政策上,明斯基认为央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是阻止大萧条重演的关键,主张大政府和大的财政赤字。 (四)关于通货膨胀理论 后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理论建立在内生货币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的分析基础之上。基于内生货币理论,后凯恩斯主义不是从货币供求分析通货膨胀,认为主流经济学(包括货币主义和老凯恩斯主义)在通货膨胀理论上是有问题的,通货膨胀和货币存量或货币供给之间缺乏货币数量论所说的因果关系,主流经济学治理和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也值得怀疑。 成本加成的定价理论是后凯恩斯主义价格理论的核心。根据该理论,通货膨胀是由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平均劳动生产率导致的。有历史数据证明,在统计学意义上,基础货币存量不仅能够通过货币工资变量解释,而且货币工资是最有解释力的变量。因此,后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理论转向对外生变量--收入分配因素的考察,强调从收入分配入手分析通货膨胀问题。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戴维森区分了三种通货膨胀的原因:随着产出增加,企业的边际成本上升、边际收益递减;垄断程度提高产生较高的边际利润;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平均劳动生产率。他认为根源于这三种原因的通货膨胀都不能简单地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来克服。在政策上,戴维森提出用传统的需求管理政策配合收入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除了收入分配因素,戴维森认为还存在其他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例如现货价格的上涨。现货价格指的是需要立即交付的商品的价格。任何对现货商品的需求突然增长都会导致现货商品价格的上涨。这类通货膨胀的后果也会非常严重,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于这类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建立缓冲储备制度来预防,如战略石油储备。 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上,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不一定存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反对弗里德曼提出的自然失业率即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的概念。他们认为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不但可以实现充分就业也可以实现价格稳定。明斯基提出了"劳动力缓冲储备"计划来实现这一目标。具体是:政府在其设定的最低工资水平上雇佣愿意就业的劳动力形成缓冲储备。经济低迷时,政府雇佣这些失业劳动者,增加其收入,提升其人力资本;在经济高涨时,企业就会从劳动力储备池中雇佣低成本、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带来政府税收增加,降低政府的赤字支出。另一方面,稳定的劳动力价格能够稳定整个物价水平。这种政策机制设计具有经济自动稳定器功能。 四、结语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货币金融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发展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领域,特别是对货币内生性所作的一系列研究,对于我国的货币金融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内生性,一种表现就是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较之传统的主流货币理论,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金融理论对我们显得更具有现实意义。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的加快,利率市场化机制的逐步培育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央行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主要政策目标的做法也将逐渐转向。 参考文献 [1][加]马克·拉沃:《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王鹏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2][英]布莱恩·斯诺登、霍华德·R.文:《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佘江涛、魏威、张风雷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3][英]凯恩斯:《货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贾根良等:《西方异端经济学主要流派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刘新华、李妮妮、白玫:《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西部金融》,2010(7)。 [6]张颖:《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述评》,载《经济评论》,2002(6)。 [7]Hannsgen,2003,"ThreeEssaysOnEndogenousMoney",ADissertation,GraduateSchooloftheUniversityofNorteDame. [8]芦东、陈学彬:《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载《经济评论》,2008(2)。 [9][美]托马斯·梅耶、詹姆斯·S.杜森贝里、罗伯特·Z.阿利伯:《货币、银行与经济》,洪文金、林志军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