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6: a.Shewasabletofinishthedissertation.b.Shefinishedthedissertation. a句中的wasabletofinish是转喻的用法:"能够完成论文"转喻为"完成论文"这一真实发生的事件。这种转喻模式遵循了概念转喻"potentialforactual"(行动的潜力指代事实)。其生成原理为:潜在事件(如做某事的能力、可能性、义务等)与真实发生的事件之间存在着转喻关系。虽然b更直接更简洁地表达了"完成论文"的意思,但a句中的转喻表达wasabletofinish隐含了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辛苦、努力、艰难及其最后取得的成绩,这些附加的含义正是说话人要力争传达的一种内涵,也恰恰是b所没有的。 例7: OforabeakerfullofthewarmSouth, Fullofthetrue,theblushfulHippocrene, Withbeadedbubbleswinkingatthebrim, Andpurple-stainedmouth.(JohnKeats:"OdetoaNightgale") 这是英国诗人济慈的名诗《夜莺颂》中的一句,thewarmthSouth指英伦岛的南方,当地气候温暖,盛产葡萄,因而盛产葡萄酒。济慈在创作这个句子时,他的脑海里一定浮现出大片的葡萄园与成串的葡萄及葡萄酿出的美酒,这种使用了转喻表达的句子能极大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表达更丰富的思想内容。类似的转喻用法在诗歌和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 由以上两例可见,不管是在日常语言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转喻语言都能更好地传递语境效果,更好地体现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同时也能体现转喻在语用推理中的重要作用。对这种语用功能的了解和把握,能帮助学生透过字面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对英语语言的感悟力和鉴赏力,使语言学习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进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社会文化功能 语言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作为一种认知和语言形式,转喻积淀了丰富的文化特征,同时也承载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功能。了解转喻也意味着要了解转喻蕴含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知识。 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当说话者感到直率的说法可能会受到听者某种程度的怀疑、拒绝或厌恶时,出于忌讳或礼貌,就可通过遣词造句的调整来克服上述的心理障碍。概念转喻正是这种委婉语的深层认知机制。委婉语虽是个人的言语活动与行为,但它又总是符合整体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能更好地体现一种社交功能。 例8: Hisdaughterisratherweakinthehead. 例9: Shecanhardlygetoutofbed. 以上两例中的委婉表达语涉及的是转喻认知模式。两句的真实含义为:Hisdaughterisratherstupid.及Sheisseriouslyill.该种转喻表达使用了一种弱化语言的方式,避免直接表达可能引发的一种不快的联想和反应。这种语用功能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例10: A:ShallIbeinvitedtotheconference? B:Well,yourpaperistoolong. 该句是一个言语行为转喻的例子,用yourpaperistoolong转喻为Youwillnotbeinvitedtotheconference,故意使用一种模糊的表达委婉地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可以避免直接的回答给对方面子上造成的伤害。 委婉语之外,英语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宗教或神话故事、古代或当代的历史和文学典故或专有名词,作为一座桥梁,它们联系不同事物的共同特征,借助原有的含义转喻为新的含义,通过简略的表达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经常能深入地融进日常生活。这也是英语学习者必须要积累掌握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70年代导致尼克松遭弹劾并被迫辞职的水门事件(WatergateAffair)已成了政治性丑闻的代名词,影响所及,"门"(gate)一词也成了"丑闻"的后缀标志。我们的生活中也在不断上演各种各样的"门"事件。对此种转喻用法的理解需要了解"门"事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此外,很多地点类转喻的用法也蕴含着特定的文化信息,需要学习者领会掌握。如: BuckinghamPalace(白金汉宫)指代英国王宫,FleetStreet(舰队街)指代伦敦报业、新闻界,MotorCity(汽车城)指代底特律等。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应增强文化知识积累的敏感意识,学会辨别一些转喻中蕴含的特殊文化含义,适时地查阅并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实现语言与文化学习的双丰收。 综上所述,转喻的表达和理解既受制于人的认知能力又反映了人的感性认识,因此,不同语境条件下转喻的语用功能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探讨了转喻的四种语用功能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启示。对英语语用功能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引导学生利用转喻进行认知和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Barcelona,A.,Clarifyingandapplyingthenotionsofmetaphorandmetonymywithincognitivelinguistics:AnUpdate[A].InR.Dirven&R.Porings(eds.),Metaphorandmetonymyincomparisonandcontrast.NewYork/Berlin:MoutondeGruyter,2002:207-277. [2]Radden,G.&Kovecses,Z.,Towardsatheoryofmetonymy.InK.Panther&G.Radden(eds.),MetonymyinLanguageandThought[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9:21. [3]RuizdeMendoza,F.&Hernandez,L.,Cognitiveoperationandpragmaticimplication[A].InK.Panther&L.Thornburg(eds.),MetonymyandPragmaticInferencing.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2003:23-49. [4]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