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正确辨识特殊用字的建议 1.教师讲解上 面对教学实践需求,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讲解一般都会考虑到考试问题。而中考、高考对文言文中特殊用字到底属于何种特殊用字要求甚少,这就使得中学对这方面的教学十分薄弱。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的学习我们必须从字开始,弄懂字的意义和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当然就是一个重点,所以,中、高考提高文言文特殊用字分值对促进教师对文言文特殊用字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教师正确讲解特殊用字的外部动力。我们认为,首先要搞清特殊用字的概念,其次还应该让学生搞清各种特殊用字产生的原因。 (1)通假字 在通假字上应该对最基本常用的特殊用字进行重点讲解,并且应讲明各自的本意,让学生弄清楚它们之间只是读音上比较相似。如《报任安书》"夫人不能蚤自裁绳墨之外"中"蚤",建议讲解"蚤"为通假字,本字是"早",意思与"晚"相对。从用字看,古人本来应该用"早"字记录此义,却用了一个仅仅与其读音相同而意义并没有联系的字,写了同音别字,这就是通假字。当然,我们还应强调的是这里指的读音是古音,这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在讲解时特别强调通假字的读音是本字而不是通假字。 (2)古今字 在古今字上也应该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比如"知"与"智"之间是"智"表示"知"的引申义。在讲解时还应让学生明白古字与今字的四类关系。如《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的"受",建议讲解为传授的"授"。"受"、"授"在形体上有相承关系,意义上有内在联系,接受的"受"先出现,表示传授的"授"字后出现,后起字"授"的形体从"受"演变而来,意思都有传授的意思,所以是古今字。 (3)异体字 在异体字上,中学文言文中异体字所占比例最少,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之后选择个别异体字让学生了解异体字之间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结构或结构位置不同的特点。如:《曹刿论战》"小惠未徧"中的徧,普及、普遍的意思,后来用"遍"表示。二字是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字形不同的异体字关系。 2.注释上 中学生获取书本知识除了教师讲解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书本自学,但是在文言文中对特殊用字的注释往往使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这些特殊用字,所以,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注意其相对固定的标注方法,如:以"×通×"表示通假字;以"×同×"表示异体字,以"×后来写作×"表示古今字。这样就可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例如:《观沧海》"水何澹儋,山岛竦峙"中的"竦"应注释为"竦"通"耸",这是通假字。《论语》十则"是知也"中的"知"应释为"知"后来写作"智",这是古今字。《曹刿论战》"小惠未徧"中的"徧"应释为"徧"同"遍",这是异体字。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文言文教学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而就目前来看,其中对特殊用字教学我们更是应该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也正因为如此,在注释上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区分,不能再把所有的特殊用字一概归纳为通假字,应对各种用字进行合理正确的归类和正确的阐释,这也是教师正确区分讲解、学生正确理解的首要条件。从启蒙教育开始,我们一直在对字进行不断的学习、深化,字是我们学习的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掌握了"字"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文言文的文化内涵,才能达到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所以,对这个特殊用字我们必须加强学习,不管是编著者在注释上,还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都必须给学生一个正确而容易理解的解释。 参考文献 [1]卢光耀.中学文言文的教与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89. [2]陈淇.中学文言文教学十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3]余淑荣.古书用字现象分析--兼释"通"与"同".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4]王卫峰.古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黄山学院学报,2004(2). [5]王玉敏.漫画初中语文课中的古今字与通假字.广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 [6]李秋新.简论对异体字的准确理解和认识兼及教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 [7]刘兴均.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三字"问题.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8]祝鸿熹.古代汉语词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0. [9]刘志成.汉字学.成都:天地出版社,2006. [10]许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1]王力.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99. [1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关燕云)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