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州市番禺区名校长、名教师工作研究室的指导专家,2011年初,笔者有机会走进柯中明校长工作室,随后与工作室的校长们一起经历了2年多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历程。 广州市番禺区名校长名教师发展工程又称"双名"工程,"双名"上品发展行动研究项目,是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打造教育高地、创建教育强区的行动计划之一,其研修理念是"以校为本,行动研究,追求卓越,打造品牌";研修思路是"学、思、研、创、行",即理论研讨,反思提炼,校本研究,创新模式,实践推广。 柯中明校长工作室是"双名"工程中成员人数最多的工作室,由10名来自番禺区不同区域的校长组成。工作室成立后,在主持人柯中明校长的设计安排下,我们先后开展了10余次全体成员参与的活动。 一、围绕根教育理念,找准了自身发展的突破口 当过民办中学校长和村办小学校长的柯中明,在调任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校长后,决心把市桥实验小学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小学,结合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柯校长决定把根教育理念作为该校的核心教育理念:探索"回归本原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根正"、"根固"、"根深"的有根之人。工作室成立之初,主持人柯中明校长就提出了"根教育项目工作室"的口号--"今天交流讨论,明天合作分享,未来共同发展","让我们并肩前行",并提出了工作室的研修宗旨--通过"根教育"课题研究,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培育教育家素养,创新教育模式,打造岭南教育品牌。 围绕根教育理念,2011年4月至10月,我们工作室全体校长成员到成员所在的10所学校,用互为"影子校长"、现场诊断、专题研讨、案例研讨、头脑风暴等方法,通过现场学习、合作研究等方式进行了实地学习研究,通过活动,工作室全体成员找准了自身研究发展的突破口。 在工作室主持人柯中明校长所在的市桥实验小学,研究室成员现场研讨学习了"根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先进文化建设,学校德育教育新路径,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新路径,书香校园建设新路径,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路径,以及"家校互动"大教育格局的建设策略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探讨了"根"教育是一种模式、文化、还是理念,"根"教育包括哪些内容,"根"教育如何实现,等问题。 在谢萍校长所在的石楼中心小学,研究室成员亲历了该校浓厚的书香特色、井井有条的学校管理,研讨学习了石楼中心小学是如何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积极践行番禺区岭南校园文化"上品教化"的核心理念的;并学习了该校从阅读、书法、德育这三个方面出发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的经验。 在周美红校长所在新造中心小学,研究室成员研讨学习了该校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办学思想,及把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突出位置的经验。 沙湾实验小学的韩伯龙校长针对学校办学单位之一的沙坑村民间武术群众基础深厚这一现实,选取了"'根教育'模式下学校武德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开展研究。 化龙二小的杨云川校长根据该校学生来自五个自然村,学生的个性与行为习惯存在很大差异的特点,将其研究课题确定为《"根教育"理念下农村小学开展养成教育的行动研究》。 汀根小学的刘灿波校长针对该校学生有40%来源于当地农民家庭、有60%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这一现状,以学校礼仪文化为办学特色,确立了以"根教育"模式下学校德育教育中的"礼仪文化培育行动研究"作为他们的课题。 大龙东怡小学的简理怀校长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领导东怡小学坚持走"科研兴校,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之路,以奥数、武术为突破口,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强项;简校长还认为,绘本是儿童爱好阅读的不二选择,因而以《怡乐文化: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研究》为突破口。 钟村中心小学的陈钢校长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自然环境、校舍设施环境、校园传媒环境等文化资源,营造岭南特色校园,并将其融入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德育活动和课程教学中,提出了《培根工程: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岭南校园文化建设行动研究》作为课题。 洛溪新城小学的陈少君校长提出了《扎根工程: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作为课题。 在陈丽珊校长所在的大石中心小学,研究室成员就教师专业化和"根"教育的关系、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教师专业化的标准、教师专业化的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现场探讨。陈校长基于该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这一事实,选择了《守根工程: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校本行动研究》为课题。 二、与校长互动过程中思想的碰撞与升华 1.根教育是模式、文化,还是理念? 在柯校长对"根教育"的相关勾勒文件及其发言中,同时出现了"'根教育'模式"、"'根教育'理念"的提法,因此,辨析模式、理念,甚至文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澄清"根教育是模式、文化,还是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1)根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 学校理念是校长和全体教职工"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观点的抽象概括,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1]。学校理念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校长的治校和管理理念等。从根教育的内容和作用方式来看,根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即育人理念。 作为学校的教育理念,根教育理念符合一般理念的特点:①根教育是思想观念,是理性认识的思想观念。根教育理念是柯中明校长及番禺市桥实验小学的全体教职员工,对该校所处地理位置、学校的历史发展、家长学生的需求与期待等等,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认识的成果,是在实践和反思中形成的。②作为理念层面的根教育是应然状态,还不是实然。根教育理念是柯中明校长及番禺市桥实验小学的全体教职员工,对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应然状态"的价值期待或倾向,是一种应然状态的价值取向,而非实然状态。③根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根教育理念所指的状态,虽然不是番禺市桥实验小学的学校教育和管理现实,根教育理念的实现也不能一蹴而就,但根教育理念却源于对学校教育和管理现实的思考,是柯中明校长及番禺市桥实验小学的全体教职员工对学校教育与管理现实的自觉反映和清醒认识,是他们关于学校教育与管理实践的真知灼见。根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对学校教育活动现实的一种自觉的反映,是来源于实践的思想观念。因此,根教育虽然是思想观念,但来源于实践。④根教育理念是包含了学校教育与管理思想、观念、主张、认识、信条等共性的上位概念,外延宽泛。根教育理念是个外延比较宽泛,并能反映学校教育与管理思维一类活动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如学校教育与管理思想、学校教育与管理观念、学校教育与管理主张、学校教育与管理认识、学校教育与管理信条等等,而理念本身也包含了上述诸概念的共性,是包含了学校教育与管理思想、观念、主张、认识等共性的上位观念。⑤根教育理念之于学校教育与管理实践,具有引导和定向的意义与作用。(2)根教育作为一种学校文化,其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学校文化是学校经过其内在系统(管理、教育、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生活)的维持与外在环境变化的互动,共同创造、继承和不断更新的假设、信念、价值观念、规范、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产物。"[1] 学校文化由三个层面组成:"本质层、规范层和现象层"[2]。学校文化的本质层是指隐藏在学校各种文化现象和规范准则背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观念力量,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根教育理念的形成,说明作为番禺市桥实验小学文化本质层的核心部分的根文化已经形成。学校文化的规范层是学校表层文化背后的各种要求和规章,是支配学校成员行为的准则、规范和习惯等,是导致各种学校文化现象的直接原因,它对学校组织及其成员具有约束性的影响,是学校文化的硬件部分。从番禺市桥实验小学围绕着"根教育"理念提出的核心价值"守住教育之根,让生命快乐绽放"、办学目标"追求上品教育,建一所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名小学"、育人目标"博学聪慧,风范儒雅"、校训"做有根的现代中国人",及学校各项制度建设等情况来看,作为学校文化的规范层的根文化也已部分形成。学校文化的现象层是指学校组织外在的文化现象,是学校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方式和结果,是视可见、听可闻的学校组织外在活动表现。从番禺市桥实验小学的器物文化,学校领导、教工和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来看,现象层的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但柯校长调任番禺市桥实验小学的时间仅三四年,而根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沉淀和积累,因此,根文化的真正形成还有待时日。 2.根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柯校长是这样来勾勒根教育的:"'根教育'是回归本原的教育。从外延上说,'根教育'着眼于三个层面:一是育'人之根'。育一个社会公民的根,育一个中国人之根,育一个岭南人之根。二是寻找'教育之根',此处'教育之根'定位为'教育的根本规律','根教育'将通过行动寻找'人之天性''人生长之天性'。三是从教育阶段的角度来说,小学阶段的教育实际上就是'根教育'。在教育现阶段,寻找'教育之根',培育'人之根本',这就是'根教育'"。 柯校长所谈到的根教育外延的三个层面实际上是想诠释根教育的三个问题:(1)根教育是怎样的教育?或根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培养具有高尚品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岭南文化精华的人。(2)怎样进行根教育?按照教育的根本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3)何时进行根教育?番禺市桥实验小学的根教育是小学阶段的教育。 关于根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笔者认为可以概述如下:根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和岭南文化精髓,使学生追求真善美境界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具体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从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的角度,根教育是学生在他自身潜质的基础上,能得到最充分发展的教育。首先是对学生的思想、人生修养、品行等进行根教育,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所谓真,就是要做一个真实的人、真诚的人、真正的人,即真实地对待自己,说真话、办真事、追求真理,也真诚地对待别人。所谓善,就是要有一颗善良之心、仁爱之心;不仅自尊自爱,而且爱别人、爱学校、爱国家;关心人、关心集体、关心大局。所谓美,即对美好的理想、愿望、事物和事业的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的本性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的追求的最高层次。其次,在知识能力方面,根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再次,从学生的个性方面来看,根教育是让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后,从学生的身体素质来看,根教育是使学生的身体能得到最适合的发展。第二,从传承岭南文化精髓的角度,根教育是指学校要把岭南文化的最基本精神挖掘出来,比如勤劳、实干、包容、忠厚、诚信等,以岭南的特色文化及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赋予学生岭南人的优秀品质。第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有着许多优良的传统道德及民族精神,学校应从这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3.极具特色的沙湾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与学校文化建设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实验小学校长韩伯龙,2000年8月调沙湾镇沙坑小学(后改名实验小学)任校长后,根据沙坑村村民喜欢习武的传统,在专家和领导的支持下,决心把该校打造成一所武术特色学校。通过实施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武术训练计划和校本课程,形成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三大特色课程和"五合一"教育模式;"课题推动"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健康发展,武术教育内涵不断积淀,特色不断彰显;武术教育特色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得到创生。经过10年的努力,沙湾实验小学被评为广东省唯一"国家级武术传统项目学校"。 沙湾实验小学虽然成功评选了广东省唯一"国家级武术传统项目学校",但学校的文化建设是较为贫瘠的,如,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校训等均没有明确提出。虽然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口号,但这些标语和口号并不能反映学校的教育教学状态,更不能反映学校10余年所走过的历程和育人成果,也不能代表学校的未来愿景和走向。 在韩校长的热情邀请下,我带着几个学生先后两次来到沙湾实验小学,观摩他们大课间操的武术表演,亲临他们的主题班会。回来后,我们认真阅读了韩校长发给我们的学校多年累积的经验材料,查阅了众多网络资料和图书资料,经过多次讨论,提出了能反映沙湾实验小学现有精神风貌和未来走向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校训、学风、教风、校风,并提出三四套方案,供其参考选择。 与柯中明校长工作室的校长们共同学习、研究、探讨的两年多时光转瞬即逝,笔者极其珍惜这一机会,虽然以往也有许多机会与中小学校长接触,但与由10位小学校长组成的一个团队长时间定期接触,这还是第一次。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和研讨,我们碰撞了思想,拓宽了视域,交流了经验,建立了友谊,形成了学习型组织。 参考文献 [1]赵敏,江月孙.学校管理学新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赵敏.大学管理文化的反思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4(7).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