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科教研组应该具备三大紧密关联的职能:一是保证学科教学质量;二是展开学科教学研究;三是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组作为一个教学组织,其团队学习力微观上关系到教师个体的成长,宏观上则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发展。作为集团办学模式下的语文教研组,涉及两个校区,既各有特色,又可以优势互补,于是,我们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集团办学模式下"立足常态,提升教研组学习力"的新格局。 一、教学管理常态化 优秀教研组的基本特征有:对先进理念和基本行为规范的认同并保持个人行为模式的独立性,学校教学文化的有效传承,等等。这自然关系到教研组的常态管理。"教学管理常态化"是指在教研组管理中,将分享、互助、指导作为目的,体现常规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使教学管理植根于共同的目标、愿景和责任共担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团队成员间坦诚、互信的心理连接,使管理形成一种同伴间的学习。 1.人员常态--全员普查法 定期围绕一个常规主题(如备课的二次修改、作业批改、作文评语等),由全体语文老师参与检查。以作文批改为例,我们先呈现全体老师所带班级的作文本,再组织全体老师进行普查,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自然而然会进行横向比较,自我反思,并不断修正。这样的全员普查法实现了无声胜有声的正向引导作用。 2.时间常态--分级互助法 通过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方式,将常规管理落在师徒结对的系列活动中,既是互查,更是互助;由备课组长牵头,落在年级组内教师的互相检查与改进中,实现小团队的成长。这样的分级互助法,使管理时间常态、真实,操作便捷、实效。 3.内容常态--随堂指导法 我们结合学校或教研组内开展的活动,进行相关内容的随堂指导。如全校性的优质课评比活动,我们就会结合教师的课堂常规管理、教师的语言评价、教师对书写的指导等方面随机评价,做到内容常态,指导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为老师的成长服务。 二、课题导研常态化 课题导研常态化是指采用科研的选题方式,运用教研的组织形式,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导研稿"为活动载体,立足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教学现实问题的、小专题跟进式的教学研究活动。课题与导研相结合,将教学研究与实施安排紧密结合,最终追求真正意义上的教科研一体化,从而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1.课题导研来源的常态化 从行动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带着一个关注点进课堂,进而在磨课中不断地完善它,最后在反思中以论文或案例形式形成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 "关注点"即课题,课题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在选题上我校秉承"小课题、深研究"的理念,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选择需要解决并且便于实施、执行的课题。在语文学科中,每学年初,我们都会通过教师讨论的形式,提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处或具体教学场景中的问题,再进行梳理分析,产生需要进行研究的课题,分校区进行研究:如"小学语文训练层次性的实践和探索"、"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读写结合点的设计"、"新课程背景下写字教学的研究"、"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研究"等,内容涉及到学生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等各个方面。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