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空间形态文化 材料技术的作用对建筑空间形态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比如砖的使用,在其作为承重材料的时候,只能建造低矮的建筑,它可以利用拱的构造方式增大跨度,从而改变建筑形态。材料对环境的适应影响建筑的空间形态,如在围护结构上,木材料的使用要求屋檐"深远"以保护墙体不受雨水侵蚀。 (三)景观文化 在《人文地理--文化.社会与空间》一书中定义:"文化景观是由各种文化特征集合在一起构成的,它是对某一地区的特征景观集合的文化表现。"材料技术对建筑单体的空间形态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我国处于北半球,为适应常年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的主导风向,我国的古建筑不仅环境上要求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略微敞开。同时为了避免寒风,建筑朝向也要选择坐北朝南,如此形成的聚落景观文化呈现一定的相似肌理。 此外一些防火技术、防御自然灾害的技术也影响到建筑形态文化,如中国福建的客家土楼,还有中国自古修建的大小防御设施。例如华南地区建筑多以木材为主,同时建筑布置较密集,失火易蔓延,于是风火墙普遍出现在每一座民居建筑的山墙上。这些建筑以群体的形式出现时,上部的空间形态就勾勒出独有的天际线,成为当地特色景观文化。 四、小结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意:君子讲求事物各方面的和谐而不盲目附和。在地域建筑文化发展中存在同样的道理,那就是: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绝不是一种模式的不断拷贝,而是趋"大同"而存"小异"即保持大的地域特征,同时存在小的个性差异。总之,建筑文化的内在本质--是建筑技术内在合理的逻辑,建筑技术是建筑文化的核心,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符合、顺应技术的进步才是建筑文化健康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广义建筑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9. [2]王振复.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2. [3]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6. [4]丁俊清.中国居住文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6. [5][日]茶谷正洋.中国大陆建筑纪行.丸善株式会社,1991.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