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诗人惯常的手法,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投身都市,在都市的各个角落中寻找着自己的素材,以个人体验为基础,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都市世态;并着重以流浪人、工厂女工等都市中的“异类”为内心感受的出发点,透过诗人设置的画面,揭露出都市中的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既让读者在其构画的“都市的散文”中感受到了当时都市环境的复杂色调,同时又传达了诗人自己的政治情绪。 三 从乡村到都市,从田园世界到十字街头,都市环境赋予了殷夫诗歌以现代色彩,开拓了他创作的表现领域。在与都市“亲密接触”的过程中,都市特有的场景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诗人的视野,诗人随即宣布:“罗曼蒂克的时代逝了……现在,我们要唱一只新歌”(《罗曼蒂克的时代》)。于是他转而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在都市的背景下感知世界,书写这里的春与夜,观看“都市在阳光中慵懒地抖擞”(《春天的街头》)与它那“蒙烟的黄昏”(都市的黄昏》)。他自觉运用现代商业、工业和机械等诗歌意象,去表现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场景,展现自己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的情绪。 为了更好地呈现诗歌的内容,殷夫也大胆运用了与之相适应的现代表现手法。诗人对其选取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进行了蒙太奇式的重组与切换,从而形成了较单一意象所能呈现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在《流浪人短歌》等一系列由游荡者视角出发的作品中,诗人始终不断移动着自己的目光,从电影院到大商店,从跳舞场到咖啡店,从临街的楼房到篱笆旁边,从“此处不准小便”的威严大字到“滚着肥肥的白蛆累累”,充分地表现了都市的凌乱、腐朽与溃烂,并通过“街上不断的两行列:工人和汽车”(《都市的黄昏》)的巧妙安排,构成一幅幅对比画面,直观地展现了都市中阶级的对立。 选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事物作诗为歌意象,也让殷夫的都市诗充满了现代词汇。诗人甚至还引用了“gentleman”、“gasoline”、“motor”、“烟士披里纯”等英文词语,这些现代元素的加入烘托了都市的现代氛围,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与都市融合的国际化视野。 尽管,殷夫的许多都市诗歌都难以避免地在结尾处高呼着口号,显示出粗陋与生硬的政治视角,但其诗作在表现领域的开拓与表现方法的探索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和价值,因而不仅表现出他的别具一格,同时也为当时的左翼诗歌增添了内涵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林杰.都市文化环境与三十年代诗歌审美视野的变迁[J].文学评论,2004,(06). [3]任愫.别一世界”的雄声——论殷夫的诗[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3,第三期. [4]殷夫.孩儿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5]丁景唐.殷夫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6]张林杰.都市环境中的20世纪30年代诗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