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牙槽骨骨密度 对照侧和观察侧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牙槽骨骨密度水平有差异(P<0.05);除术后2周外,观察侧的牙槽骨骨密度均高于对照侧,且除治疗12周(P<0.01)外,其余均存在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牙槽嵴高度吸收值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牙槽嵴高度吸收值有差异(P<0.05);除术后2周和4周外,观察侧的术后6周和12周的牙槽嵴高度吸收值均低于对照侧(P<0.05或P<0.01)。见表2。 2.3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牙周组织ALP活性 对照侧和观察侧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牙周组织ALP活性有显著差异(P<0.01);除术后2周外,观察侧牙周组织ALP活性均高于对照侧,其中术后12周(P<0.01),其余均存在差异(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牙周组织VEGF表达水平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牙周组织VEGF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除术后2周外,观察侧牙周组织VEGF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侧(P<0.05),其中术后12周有极显著差异(P<0.01)。见表4、图1。 3讨论 牙拔除后牙槽嵴局部会发生吸收,导致骨量较少,影响义齿修复,因此需加强拔牙创的愈合。拔牙创愈合是拔牙后骨组织的再修复过程,在新骨形成中意义重大。作为一个动态过程[9],拔牙创愈合过程中涉及骨改建中的多种因子水平和酶活性的改变,其中ALP是早期成骨细胞分化的标志,且ALP活性与成骨细胞分化有关,常规用于评价骨活性[10]。而在拔牙创愈合过程中,新生血管生成可增加愈合部位的营养供应,VEGF可促进血管再生,加速骨改建过程中的血管化,是评价血管生成情况的关键指标[11]。 临床上常用的促进拔牙创愈合的方法:①局部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早期愈合,对减少牙槽嵴吸收效果显著,但由于该商品价格较高,推广难度较大[12];②于拔牙创内填塞羟基磷灰石,但该法有一定的感染率,不能对位缝合拔牙创,同时羟基磷灰石不易吸收,易残留,影响种植效果[13];③注射磷酸钙陶瓷悬浮物填充拔牙创,有利于后期种植牙,但仍有残留[14]。促进拔牙创愈合的理想方法:①生物相容性好,异物感小且无过敏反应;②不影响自然愈合;③不易残留,具有良好的吸收性;④减少牙槽嵴的吸收,保持其高度和宽度;⑤成本低、操作简单等[15]。 多项研究指出,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具有成骨诱导作用,推测可促进拔牙创内愈合,并抑制骨吸收[4-7]。因此,本研究分析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对牙槽骨骨密度水平和牙槽嵴高度吸收值的影响来评价骨愈合和牙槽骨吸收情况,并探讨对ALP活性和VEGF水平的影响。同时本研究采用同体对照,避免了异体对照的差异。本研究发现观察侧术后4周、6周和12周的牙槽骨骨密度水平均高于对照侧,表明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可促进拔牙创愈合,而术后6周和12周的牙槽嵴高度吸收值低于对照侧,提示局部应用可较好预防牙槽骨吸收,以上均表明在拔牙创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的效果较好。 进一步分析发现,术后4周、6周和12周的牙周组织ALP活性和VEGF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侧,提示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可提高ALP活性并提高VEGF,可能是促进拔牙创内骨愈合的基础。 综上所述,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可加速拔牙创的骨愈合,减少骨吸收,可能是通过上调Ⅰ型胶原和VEGF的表达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