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师而言,也有受益的方面。第一,较“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之前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实施大类培养之后的多数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有所减少,从而减轻了多数教师的教学任务负担。第二,实施大类培养之后,对于统一的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在教室容纳人数的最大范围内,实行的是大合班集中上课制,充分利用了大教室资源。同时,也减少了部分教师授课门数。第三,由于大类培养之后多数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减少,给多数教师提供了更大空间在科研上进行突破。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利用更多时间在授课方法、授课手段上提高自己。 总体来讲,大类培养有助于满足社会对创新性人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顺应高校对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 4.我校大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类培养、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才初步实施,虽然实现了多学科交叉,通识课程+基础课程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有利于学校学科的综合化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通识课程+基础课程的分布不合理,导致了师资紧缺,加大了个别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由于“大类培养、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对通识课程+基础课程的课程名称、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开设学期等都做了统一的规定。总的构建方向是正确的,但面对经管类师资相对紧缺的现状,一方面,对师资情况是一个考验,另外一方面,加大了在校个别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对此类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也有产生一定的影响,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再者,对管理人员协调授课安排的难度也有所增加。因为对大类培养的课程的开设学期都做了统一的规定,必须在同一学期完成大类培养的教学任务。 4.2通识课程+基础课程教育的时间过多,影响了本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化 高校本科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是四年,像本校,本科生须修完180学分左右2700学时左右的课程。“大类培养、专业分流”的学生毕业学习年限没有改变,取得毕业资格学分的规定也没有改变。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后,通识课程基本没有增加,但基础课程有所增加,总的来看,基础课程增加了,必然带来专业课程门数的减少或专业课程学时的减少。这样看来,学生的基础是打扎实了,但专业课程的减少或专业课程学时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学生本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性、深入性。尤其对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相对匮乏对所研究的领域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5.改进和完善我校大类培养的措施 针对我校“大类培养、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5.1引进新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未实施“大类培养、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模式之前,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类教师人数虽然有所紧缺,但表现的不是很突出。自从2011年实施“大类培养、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后,经管类个别专业的授课教师显得较为紧缺,主要是统一了基础课程以后,专业班级基础课程增加、授课门次增加,加之经管类本科专业又在统一学期开设相关课程,几个方面的因素导致本来紧缺的教师显得越发明显。因此,引进新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减少个别专业授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类培养、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质量。 5.2优化“大类培养、专业分流”课序 经管类本科专业自实施“大类培养、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模式以来,个别教师反映教学工作任务加重,每天都有整天的授课任务,一方面是师资紧缺导致教学工作量增加,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经管类本科专业“大类培养、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考虑到大类培养模式本身的培养目标要求,必须在1或2年内完成所有大类培养的课程。因此,学院在制定大类培养方案时,统一了所有大类培养的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而且开设学期也做了统一,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还有待调整。大类培养课程的课序不一定全部统一在同一学期开设,同一门课程可以分散在不同学期开设,只要在1或2年内完成即可,尤其对个别专业面临师资不是很充足的现状,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解决。一方面可以缓解师资相对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优化大类培养模式做出的有益探索。 5.3减少大类培养基础课程的开设门数,加强专业课程的系统化、深入性学习 大类培养模式强调的是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在课程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过多的利用课堂时间加强基础课程的学习势必会影响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以及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基础课程增多了,相对而言,专业课程必然减少。对于大类培养模式的经管类本科专业学生来说,可以采取适量减少基础课程的开设门数,适当增加专业课程的开设门数或学时。减少基础课程门数并不是说不学习减少的基础课程,学院在修订大类培养模式时,可以对减少的基础课程做一个统筹安排。一种情况是减少的基础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进行开设,觉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选修课程的时候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另外一种情况是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两种选择皆可。采取这样的方式处理,也是考虑到基础课程相对专业课程来说,学习较易一些,学生可以采取灵活自主选择的方式。专业课较基础课程而言,较难一些,可以由教师进行引导、指导进而深入、系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福英.“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与”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之比较[J].当代教育论坛,2011,(6):16-16.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