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一九四二》一部控诉血泪史(2)

时间:2013-09-13 10:18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刘成兰 点击:
导演手法上,冯小刚在片中设置了几个亮点,那就是老范家在逃亡路中新生的孩子,虽然这样三千万人的大逃荒中见证了太多的死亡,一家人的支离破碎与死去足以让老范崩溃,对于这个孩子的象征性蒙太奇不言而喻,他象征

  导演手法上,冯小刚在片中设置了几个亮点,那就是老范家在逃亡路中“新生的孩子”,虽然这样三千万人的大逃荒中见证了太多的死亡,一家人的支离破碎与死去足以让老范崩溃,对于这个孩子的象征性蒙太奇不言而喻,他象征的不仅是一个新生的生命,还有希望,最终死于襁褓中,希望的湮没和老范的绝望让他开始在逃荒路途中往回走,也许是导演的特别设置,让老范与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变成相依为命的亲人,这样的一个结局让原本的遗憾多了一丝慰藉,另外片中《时代周刊》的白修德在深入灾区时被抢了饼干和驴,却独独保护的相机在片中起着揭示真相与事实的作用,相机作为媒介的承载体,拍到的相片是掩盖后的事实,此处的象征性蒙太奇用相机在片中的作用,隐喻了此刻观众在看到作为载体的屏幕上真正的《1942》。显然这里对于相机的象征性蒙太奇隐喻的不仅是现代媒体的承载体,更是揭露真相的工具。
  冯小刚的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调侃”,也就是取消生存的严肃性,当然《1942》是个例外,显然《1942》存在的黑色幽默并不是影片的主体,反而更多的是一种严肃的沉重感,这一段带着浓重的炮火和尘土味道的历史终应是被铭记的,虽然片中有令人发指的行径,但是导演并不是想利用影片来激起民众的仇恨和愤怒,而是用影片所承载的内容来还原人们心中已经被磨灭的事实,无论是对日军轰炸民众的镜头,还是蒋介石面对灾情冷漠的场景,这些客观的记录都需要我们有一种正视战争与灾难的宽容态度,如今处在物质丰裕时代的我们也许很难再与电影产生共鸣,看着屏幕上的那些“天灾”“人祸”,能有多少感想不得而知,虽然在《1942》上映的第一天就和闺蜜抱着冲着冯小刚去的态度看完了这部影片,但是在看完后心情无法用言语比拟,只记得后来对所有的人评价这部电影时都只能说:心酸。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